高中现代散文鉴赏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孙永敏
[导读] 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的部分。

        孙永敏
        安徽省临泉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摘要:现代散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人文性与科学性的部分。对现代散文进行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可以促使教师走向专业自觉。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鉴赏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神聚,而又集文学之诸美于一身,但高中学生对散文的形式和特点了解不多,阅读鉴赏中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疑惑,加之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因教师注重强化训练而忽视情感熏陶、强调理性分析而忽视整体感悟,从一定程度上又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蒙上了面纱。在现代散文阅读鉴赏中,审美感知是基础,审美体验是关键,个性化理解是核心,为此,要提高高中现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效率,教师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现代散文内涵的基础上生成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散文阅读鉴赏才会更加有效。
        一、注重情感熏陶,以情感来优化教学
        文乃情之声。语言文字只是人类借以表达自己观点、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载体,散文历来备受人们喜欢,除了其优美的语言外,还因其蕴含于语言之内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高中现代散文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基础知识上去加入自己的感情进行阅读鉴赏,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现代散文的内涵。
        1、引导学生走入作者的世界。
        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对作者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高中现代散文阅读鉴赏而言,很多教师不太注重这一环,多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的词句来理解文本,没有将写作背景、作者的遭遇等纳入鉴赏的环节。其实不然,一篇优美的散文必然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这又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人生遭遇紧密相关。故而在对现代散文进行阅读中,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就是关键。
        如《画人记》(贾平凹)的教学中,《画人记》里面记的是五位画人,这五位画人都是他的朋友,认真读一读这五位画人,你也就能够大概知道他是啥样的人了。他是个啥样的人呢?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胸怀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够朋友的人。贾平凹的《画人记》画的是个人,谈的是个人体验,透出来的是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追求。但毫无疑问的是,贾平凹的个人感悟和追求是那种自然的本真的。这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即作为一个人是要怎么生活的?了解了这一点,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有了基础。
        2、要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多读
        阅读理解,鉴赏的基础是阅读,没有阅读也就没有理解。就现代散文而言,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感情是较为丰富的,而要体会作者所要传递的感情,在读基础上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鞋的故事》(孙犁)的教学中,文中写道“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以及农村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惜进城以后,失去了和她们接触的机会。”“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

”文章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家做鞋”的喜爱,但是作者从“幼小时”到“现在”对“家做鞋”的态度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阅读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与“家做鞋”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情缘,从而体会其感情。
        二、整体把握,提倡个性化阅读
        优美的散文往往是浑然一体的,无论是从语言到结构,从故事到情感都有其内在联系。而目前的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因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割裂了散文间的内在联系而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肢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一知半解,往往说不出道理,更不要谈鉴赏。从散文教学的规律来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先了解作品,然后再细化到文本的字词,最后再拓展到对文本整体的重新构建,这样才会更加有效。同时,为避免生硬化的阅读鉴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提倡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生成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其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
        1、注重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到作品内部进行解构。
        以《春末闲谈》的鉴赏为例,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必要了解的基础,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解构该文时,仅仅围绕“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闲谈”所要表达的什么思想感情?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内部中去。在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进行理解时,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
        又如在《想念地坛》的教学中作者为什么想念地坛的安静,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而其中“逃”字又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在逃避什么呢?逃避人生、逃避人世。为何作者又要逃避人生呢?我们都知道,当时的史铁生遭遇了生活怎样的捉弄:风华正茂时,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与地坛》)。但是当作者投靠这一处静地时,作者的心便――“安稳”了。这样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句的深入分析来理解作者渗透在文中的情感,鉴赏也就更进一步了。
        2、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个性解读。
        学生在对散文的鉴赏中所拥有的体会会有所不同,教师不能拘泥于“相同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在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去异存同”。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对于“正月十五”的理解,学生分别从灯会、老店铺、灯等进行了自己的抒发后,教师再总结出元宵节“红火而美丽”的共同点,让学生在个性化解读中理解文本。
        现代散文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生的认知规律,以情感为出发点,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基础上再深入文本,在学生自我构建基础上实施引导,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知识”本位。在语文课堂中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获得的基础上,兼顾人文关怀,追求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统一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对散文的内涵理解。
        
参考文献:
1.李淑红;论高中现代散文的语言特色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杨传明;高中现代散文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