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与创新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庞立君
[导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伟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

        庞立君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八中小学校  617065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的伟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的经典代表文章之一,在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有体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小学时期就已经重视起对学生们的文言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文言文具有文字简洁、寓意丰富以及语言精炼等优点,对小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品位,由此可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与创新的思考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创新
        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在教材编著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多如繁星的古代文言文作品当中,竭尽全力挑选了一些适合应用到小学文言文教学当中的素材。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效率。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当中,需要教师将复杂的文言文拆解为最基础、最普通的知识点,并且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能够被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根据不同学段制定教学目标
        相较于初中和高中而言,小学阶段的时间更长,因此在教学中也被分为了不同的学段,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是第一学段,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而这三个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1]。例如,在第一学段,小学一年级学习《人之初》这节课时,拿“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为例,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这句话的实际含义即可。而在第二学段,小学三年级学习《守株待兔》这节课时,则需要让学生们在能够对文章进行翻译理解的同时,掌握文章当中的一些生僻字。而在第三学段,小学六年级学习《伯牙鼓琴》这节课时,则需要学生们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僻字,对文章进行翻译,并且了解文章中“知音难觅”的情谊所在。
(二)根据不同主题设计教学方向
        在新版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选择的文言文主题十分丰富,既有体现学习刻苦的,也有体现人品素养的,还有体现机敏智慧的。针对不同的主题,教师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向。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这节课时,很明显这篇文章主题表达的就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向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刻苦精神,让他们懂得坚持的重要性。而在学习到六年级下册《学奕》这节课时,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就是在学习中专心的重要性,此时教师的教学方向就要转向专心学习、一心不可二用的方向[2]。
(三)根据不同文体开辟不同路径
        在我国多如繁星的文言文当中,文体也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其中可分为:说、表、序、铭、记、传、书、论、赋等等。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所选取的文言文主要有说和记两种文体,即小说和人物传记。

而这时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使不同文体的文言文教学显得固化乏味、让学生们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开辟不同的教学路径[3]。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这节课时,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教学,将文章翻译为白话文,而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创新分析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由此也能看出在教育事业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性。而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由于文章内容难以理解,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们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寻找有关这篇文章中故事的动画视频,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中的内容,不但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文章[4]。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学习氛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文言文教学当中,也要创造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活跃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们能够感同身受的进行学习。对此,可以适当的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到《杨氏之子》这节课时,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学习文章中的体裁,使用文言文进行一个自我介绍,拿李老师为例,则可以说:“名校李氏师三十岁,甚机敏,善于授课。”而在自我介绍完成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模仿,每个人来一段文言文版本的自身介绍,通过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创作文言文的能力,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理解这篇文章[5]。
(三)通过角色扮演培养理解能力
        最后,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文言文的主旨,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文言文当中的主人公,从第一人称的视角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节课时,就可以挑选两个善于表达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两个小孩针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辩论,从而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粹,文言文学习能够培养孩子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并且积极主动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踪红.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特点下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04):33-36.
[2]黄雪梅.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故事”还原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1):48-50.
[3]谢芳.扎实读背  习得语感——小学统编版教材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3):37-38.
[4]陈岚英.基于“趣·读”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3):42-44.
[5]方芳.统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1(05):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