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浪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继续教育中心 718199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者的共识,其不仅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就连课程标准都对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相比,现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显得非常必要。提倡师生间的互动,其本质就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呈现学生动态学习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 师生互动 策略
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焕发了生机,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是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情趣的前提和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积极的师生互动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开展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于2021年2月主持了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课题编号MWX21006)。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感触颇深,现谈一下体会。
一、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做他们的大朋友,是师生互动的前提。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喜欢老师,亲近老师,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孩子在课堂中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多年来,我努力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课上、课下平易近人,对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耐心解答。每天,孩子们见到的是一张充满亲和力的脸,快乐萦绕在师生周围,萦绕在每一节语文课上。只有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学生的沟通愿望、学习潜能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驰骋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章。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乐器、图画,说明文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情操,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自然就勾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欣赏苏州园林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
二、多种方法实现师生互动
1.课堂环节巧设计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场有准备之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文本实际,设想合理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学会运用现有资源,如,文本资料、网络查询等;更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利用集体备课。通过一切手段,尽可能将课堂中的情况,进行生成预设,包括环节衔接、课堂提问等,都要尽在掌握之中。只有这样,精彩纷呈的课堂模式才会出现,才会在环环相扣的紧凑中,生成师生的知识互动,做到,“有备而来,收获而去”。
2.合作质疑起争辩
小组合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在自己质疑的同时,小组共同解疑,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质疑不但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综合知识能力的养成,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发散思维,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来开展质疑互动教学。
3.鼓励语言多运用
恰到好处的激励性语言,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又一把钥匙。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需要在不断的肯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蓄势待发,奔向新目标。语文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更应该睿智,时而夸大渲染,时而不着痕迹,润物无声。如:“看他说得多准,知识点记得多牢”,“你的回答我喜欢”,“老师也正想说呢”,“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大家也来学一学”……很多的激励性语言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中灵活“制造”,灵活运用。
利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老师在进行七年级下册课文《勇气》的讲解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提问,让学生回答课文题目的勇气具体是指什么。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是要言之有理。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勇气是指美国伞兵第二次求生的勇气,而也有学生认为是法国妇女救人的勇气,并且还有学生提出美国伞兵第二次求生体现出的不是勇气,而是自私等。于是该老师就利用这一话题,为学生布置了作业,论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这位老师的教学互动显然是成功的,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符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
4.提倡竞争教学
竞争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某一学习内容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看法,通过大家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共识,或者是相互学习沟通的过程。语文学习很多内容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尤其是对一些文章的理解。学生之间看文章角度的不同以及学生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种不同的想法,让学生通过争论的过程,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激发出更好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沟通等基本的语文能力,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要求的“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注意关注学困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应该创设机会,让他们显示自己的优势。例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也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动手、动口。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表扬,如“说得真好”、“写得真漂亮”、“你一定会成功”……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浓了。师生互动教学不仅要求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和氛围,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要求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转换课堂角色,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最终实现有效的互动,有效的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说:“课堂是知识的圣地,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利民.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2期
[2]于艳杰,赵玉兰,董秀东.如何让语文课堂的互动更有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注:本文为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课题编号MWX21006)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