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区域联动教研背景下乡镇学校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  黄秀凌
[导读] 城乡区域联动教研,通过学区运作模式,带动了乡镇学校教研的发展,笔者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拓宽了语文学科教学资源获取的渠道,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
        黄秀凌
        隆安华侨管理区小学

        摘要:城乡区域联动教研,通过学区运作模式,带动了乡镇学校教研的发展,笔者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拓宽了语文学科教学资源获取的渠道,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本文从城乡区域联动教研背景入手,总结反思实践研究以来的收获与成长,提出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策略。同时,探究了城乡区域联动教研背景下乡镇学校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其他路径,有利于乡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城乡区域联动教研; 自身素养; 提升策略

        教育教学研究在促进我们教师素养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观摩活动对乡镇学校的老师来说,参加的机会并不多。能够参加最多的还是县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或者学校教研活动。但在这些教研活动中,多年来,一直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形式化、无用功、费时费力的现象,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素养提升。自从参与我县城乡区域联动教研后,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化,对自身素养提升成效明显。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共同促进乡镇学校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对传统学科教研活动的反思
        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及县教研室都会有相应的教研工作计划,安排教研活动,笔者也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撰写教研工作思路。但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一些不足之处:
 1.起步之时。教研活动目的不明确,随意性比较多,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素养的学习。
 2.实践之时。参与者缺乏操作实践和教后反思提升,大多数没有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仅仅代表个人水平,研讨之后成为不了了之,没有后续的促进机制,全凭个人自觉完成。
 3.完善之时。大多数教师因为各种教学任务繁杂,常有只重视教学不重视教研甚至有只教不研的现象,对现实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剖析不够,最终流于形式,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4.总结之时。对于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学素养、能力等各方面的总结都缺乏深度,存有走过场式的现象,执教教师撰写的相关教学总结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反思,缺乏创新与宽度,略显浮夸与苍白无力。
二、参与城乡区域联动教研的背景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县(广西隆安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在发展规划上落实《2017—2020年隆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计划》、培训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优先倾斜发展,特别是统筹推进乡镇学校均衡发展,真正解决“上学难”“难上学”“读书贵”等老大难问题,不仅在扶贫攻坚上助力贫困户脱贫,更在教育扶贫上精准施策,达到“志智双扶”的成效。在此背景下,课题《城乡区域联动教研背景下乡镇学校教师自身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显得切合实际,在一所教研氛围比较好的学校带领下,联合学区几所学校互相分工协作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

这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研形式,扩大了教研活动的范围,促进了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笔者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在语文教研活动中确实感受到自身素养的提升。
        1.确定学区参与教研活动学校。在课题的引领下,笔者所在学校为县第二学区,该学区按照相应的原则组建,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教研活动下放,研究侧重点倾向薄弱环节。
        2.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制定学区教研计划。开学之初,课题负责人结合教研工作计划,对参与研究的教师安排明确的任务,学习相关理论,开展研讨、汇总,对教研主题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剖析,开展以来,笔者已经参与毕业班研讨主题活动、同课异构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等,相对于传统教研,城乡联动教研主题上非常明确,集备思路清晰,要求细化,具有相关的标准考核等。
  3.确定个人与集体的教研任务。在县教研室主持下,各学区教研主题确定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师个人实践与集体备课研讨相结合的活动。要求教师独立上课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集体研讨,反复进行实践,总结得失,形成最终版本的教学设计,形成校本教案。
  4.同课异构,学区展示交流活动。笔者通过学区的同课异构活动,感受到了教研分组之后,人人细心观察,不断深挖反思课例,在专家引领下提高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归纳,延续交流与促进。
  三、城乡区域联动教研背景下提升素养的策略
        1.学区融为一体,从携手并肩作战,提升个人素养。在学区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下,通过“第二学区”工作微信群以及QQ群等随时相互分享教研心得,在分享交流过程中,笔者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学科的教研计划、方案得到了全程的指导。而且不在一个人唱独角戏,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都得到了共享,学会了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学科专业研讨中,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共同进步。
        2.目标一致,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素养。在整个学区教研联动过程中,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工作教学目标明确,细分任务,图表化清晰化各种教改思路、研讨课、展示课……,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明确了个人每一步的工作安排目的所在,非常了解个人的任务、教研方向,在发挥最大的集体力量下,个人工作效率得到了保证,从而提升了个人的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教研,从深入反思同课异构,提升个人素养。课题开展研究以来,笔者感触最深的教研活动就是同课异构活动,以此为载体,可以全方位全面的提升了笔者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一节同课异构,向学科组展现了清晰的教学目标以及教研思路,而且展示的不是一个教师的水平而是备课组的水平。在展示活动中,人人观摩有任务,参与面广,每位老师都拿出所有的精力投入,效果非常明显。
四、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课题的研究,对于笔者自身的素养提升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在城乡区域联动教研下,学会了在团队推进、提高工作效率、同课异构中反思自我中提升自身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智群,陈久文.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69-72.  
[2]马欣研.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