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演之,不亦悦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艺术表演的点点尝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黄秋敏
[导读] 备课时我就留心了课后的练习题目,要求根据第二首诗编个小故事。
        黄秋敏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新桥小学    516211

一、课例展示——古诗《秋思》
        备课时我就留心了课后的练习题目,要求根据第二首诗编个小故事。结束第二首古诗《秋思》的教学后,我决定进行一个十分钟的“我言你演”的拓展活动后再进行故事编写,表演内容是诗人写家书的过程。此次表演为合作表演,由表演者创设情境,另一表演者进行无声表演。同学们都非常踊跃,最后我挑了我们班的班长担任诗人角色,和一位非常积极的女生担任旁白,还有一位平时较为沉默的男生担任送信人。
角色分配:学生1——旁白,学生2——诗人,学生3——送信人。
道具:一张原稿纸,一个信封,以及一支笔。
(表演开始!)
学生1:诗人站在窗前见洛阳城里秋风乍起,卷起落叶飞舞,发出一阵阵“沙沙沙”的声音,萧瑟的秋意不禁让诗人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于是他走到书桌前,起笔写家书。
学生2:根据旁白有模有样地演着。
学生1:诗人起笔前再三思量,想说的太多,不知从何写起,诗人满脸忧虑,眉头紧锁。
学生2:笔头迟迟未落,眉头紧收。
学生1:诗人似乎想到了什么,笔速匆匆。
学生2:紧握笔认真地写着。
学生1:诗人写着写着停了,望着窗外的远方,他在看什么?
(全班同学跟随表演者朝家乡的方向望。)
学生2:停笔起身,来到窗前远望故乡。
学生1:诗人又添加了不少内容,终于把家书写好了,诗人认真查看。
学生2:起笔又写后放下了手中的笔,捧起家书逐行逐句地看着。(放下信,学生自发站起来,在桌前低头踱步,时而摸一把自己的胡子)
(全班同学触碰到笑点,纷纷笑了起来。)
学生1:诗人把书信装进信封封好,叫来了送信的人,准备把信寄出去。
学生2:把信装好。
学生1:诗人又拿出信反复读,读罢装进信封里。
学生2:把信小心翼翼地递到送信人手中。
学生3:接过信(转头要走)。
学生1:(为了突显诗人的情感,当学生都以为结束了的时候,学生又出其不意地增加旁白)诗人又害怕自己的书信有所遗漏又叫住了送信人,拿回来拆开查看,十分仔细。
学生2:叫住送信人。
学生3:递过信。
学生2:急切地拆信查看,之后重新封好递给送信人。
学生3:接过信,送信人急匆匆地走了。
(表演结束。)
二、课堂艺术表演是一台马力十足的兴趣发动机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艺术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心理发展特征,他们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差,意志力薄弱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结合起来进行。
        课堂上的艺术表演是一种直观教学,怎么想就怎么演。

其实是把想象这一抽象思维具体化于行为,它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表演本身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有趣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融入语文课堂中,从而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秋思》的表演当中,全体学生十分认真地关注表演者的动作,如诗人的表演者是个小男生,一个下巴光溜溜的孩子,在表演中抚胡子就十分有趣,但又符合表演要求。这时,课堂就像被扔进了彩石,瞬间炸起了水花。
(二)课堂艺术表演是自主合作学习的趣味模式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枯燥的知识讲解,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是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进行艺术表演是一种结合文本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要想完成此次活动,必须自主思考文本的内容设置,探究自己的角色定位、深层次解读文本,与其他的表演者合作完成活动。所以语文课堂上的艺术表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如《秋思》的表演中,学生根据“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对诗人情感的揣摩,才有了表演时反复查信,叫停送信人等动作,这是自主学习的体现。两个学生在表演中默契合作体现合作学习。此次表演用时十分钟,是属于自主合作学习范畴。课堂艺术表演作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种趣味模式,完全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营造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三)课堂艺术表演助力学生多方面发展
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语文教师在重视学生的语言智力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提供发展、成长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子才能够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不能单用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智力,每个学生的特长或优势各不相同。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展示他的闪光点,而最好的舞台就是课堂,最好的方式就是艺术表演。艺术表演可以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情感智力等。如《秋思》表演中的角色扮演、肢体动作,可以开发学生的身体运动智力。如《秋思》表演中两个表演者的相互配合,可以开发学生的人际智力。如《秋思》表演中旁白的情绪控制,可以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教师在选角色时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不以成绩定位学生。可以让学生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尝试过程,可以从表演一个简单的动作开始,鼓励学生勇敢踏出第一步,逐步参与课堂。教师还需在平时对班里学生进行观察,挖掘人才——“影帝”和“影后”。这样的学生加入表演,会使整个课堂更加精彩。
(四)在有趣的课堂艺术表演中获取记忆点
表演是再现课文情景的最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再现的情景中感受到课文的内涵,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这场表演成功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尤为精彩。其中两次装信和两次查看这反复的举动,让人觉得有趣,是因为上面的表演者是自己同学,自己的同学在再现诗人的活动。令人心酸,也是因为表演者逼真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复恐”的心理,体会到诗人对于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想念。
一直以来,背诵古诗译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项工程,背诵速度慢,有些同学存在盲背的现象,背过就忘。教师强调理解性记忆,但部分同学就是没办法完成。但这次表演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了,本是背书困难户居然在表演活动过后把《秋思》的译文很灵活地讲出来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