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古诗文学习激趣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黄丽
[导读] 古诗文是我们悠久传承下的瑰宝,不仅扮演了传承华夏文化精髓的角色,也是历史的见证。

        黄丽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36中小学校 617000
        摘要:古诗文是我们悠久传承下的瑰宝,不仅扮演了传承华夏文化精髓的角色,也是历史的见证。而在小学语文中,古诗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板块,古诗文的意境和文字含蓄隽永,能很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性情。然而在实际的操作教学中,古诗文则是一大难点。现如今大部分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抱有一定抵触心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很好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而从小灌输式教学让课堂毫无生气,无法调动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甚至会起反作用让学生厌恶古诗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古诗文并提高知识素养,激发孩子们对古诗文的自信和好学心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授课难关。

关键词:古诗文 教育 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一共有124篇,占据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一,高年段的学生自身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和低年段刚接触学习古诗文的学生不同,不能再过度依赖死记硬背来理解古诗文。随着学生年级的升级古诗文的篇幅会越来越多,其重点语句和翻译在不同的古诗文中又会有变化。在教学上老师则开始将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古诗文。

一.传统古诗文教学的弊端
1.1形式单调
        现如今依然有很多教师认为,能够让学生朗读和背诵,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就算教学完成,在课堂上一直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首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能够顺利诵读形成记忆,之后让学生多次反复诵读,再把译文教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反复抄写。整个教学步骤效果甚微,教学效果枯味乏燥,让学生逐渐厌倦学习晦涩难懂的古诗文。
1.2想象不够
?   语文课本上古诗文基本都有很精美的插图帮助学生去理解古诗文,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脑海里营造画面感,身临其境。而老师也应有引领学生去塑造和想象古诗文画面的能力,除了讲解外,古诗文当中有很多关于风景的描写。如《枫桥夜泊》里,“月落”“霜满天”“渔火”,简单的几个词就勾勒出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然而很多老师并没没有认识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3延展性不够
?   很多老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时候,通常是按照介绍古诗文的背景,作者,译文讲解,表达思想来进行,为了配合应试只讲考试重点内容,不衍生一些课外知识来丰富课堂,这不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和培养好奇心。老师应该是学生古诗文赏析上的领路人,学生会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对当时的人文环境,社会历史有大概的认知,能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生活,对于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表达出的不同含义有更为饱满的认知。

        
二.激发古诗文兴趣的策略
2.1了解古诗文的写作背景
        在正式开始学习一篇古诗文的时候,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会对理解古诗文起到很重要的帮助。现如今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境,比如作者生平,当时朝代,社会文化等,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老师可以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们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享。这首诗写唐玄宗开元年间,时年二十七岁,李白一路东游,在途径湖北安陆时已停留了十年的时间,也是在这段时间李白结识了大他十二岁的好友孟浩然。两人彼此赞赏,很快便成了挚友。在李白知道好友即将要去往广陵的时候,便托人约孟浩然相会。几天后,李白亲自送孟浩然至江边,离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时候的唐朝太平昌盛,离别时又是三月,春意恰好,孟浩然一路沿江而下,定是美景如画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喜欢大自然,乐于交友的诗人,彼时意气风发,一边憧憬扬州的风景,一边送别好友,这次离别自是充满诗意的。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学生了解了这样的写作背景便能很好代入其中,引发共鸣。
        
2.2注重古诗文的故事延展
   每一个古诗文其背后的故事延展是精彩纷呈的,而直接阅读古诗文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增加古诗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会让学生们记忆深刻。例如古文《精卫填海》,这是一篇上古经典的神话传说。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某天到东海游玩,却溺于水中。死后不甘心的精卫变成了一只神鸟,有着花脑袋、白色的嘴壳、红色的爪子,日复一日从山上不断衔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
“精卫填海”的神话类型一直众说纷纭。但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经典的“死后托生”变形神话。而且还带有复仇的故事属性,因不慎溺水身亡的精卫,与大海结下了仇恨,变成鸟终日填海。神话文本通常都有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而对针对这样的古诗文的研究大多也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古诗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2.3多样化学习古诗文
2.3.1分组学习
        将学生们分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查阅资料并且进行小组探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之一。古诗文当中有很多重点字句需要进行背诵,翻译成白话文。老师可以采用比赛,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表扬,同时针对理解和参与较为被动和吃力的学生老师应及时进行鼓舞和指导。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古诗文开始时,将学生们分组合作。除了朗诵外,古诗文中翻译和主旨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得出结果,结束后让学生们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老师进行点评。在课堂中会明显发现学生们学习和理解古诗文的程度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更有效果。

2.3.2游戏教学
        学生天性爱玩,课堂最忌枯燥无味。老师在授课中如果将授课和游戏合理搭配,将会极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尽情参与,会将课堂的气氛推到高潮。老师可以提前预告,在课堂中告诉学生游戏开展的时间和方式。例如古诗文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老师可以出各种题型,如填写上下句,辨别错别字等,或者是采用角色扮演来进行情景演练。古诗文游戏题目的范围不局限于课本所学过的,课外的同样可以,同时课外的古诗文奖励更为丰厚,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合理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古诗文,增加阅读量。


参考文献:
[1]詹辉,宋廷燕.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上),2017(5).
[2]方东梅.提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上),2017(3).
[3]陆艳.《巧妙运用“穿越”“表演”活学文言文——以为例》[J],《语文知识》,2017年13期,P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