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劳动教育在学校区域的推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冯柳清
[导读] 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现象普遍,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改进的有效方法。

        冯柳清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锦绣小学
        摘要: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现象普遍,区域整体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改进的有效方法。随着新课改的进程加快,我国教育部开始将劳动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教学体系中重要考核部分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做好顶层规划,做优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地制订劳动教育目标,抓好劳动教育的各环节,重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塑造作用,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建设试点基地,使劳动教育融于学校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素质。科学评估,做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让老师引导学生实现劳动教育价值。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校区域;策略
        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先后下达了许多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示文件,教育部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为国家培养吃苦耐劳品质和劳动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接班人指明了方向。纲要提出了许多进行劳动教学的指导和建议,将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部分之一,深度贯彻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年段。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想要顺利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首先需要一个完备高效的教学体系,但在教育部没有下达进行劳动教育的文件之前,劳动教育课程是缺乏完善的运行体系,缺少正确的上课流程和教学书本的,更没有进行劳动教育的专业老师,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严重阻碍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快,推动了劳动教育大范围普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我国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学校区域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切实推进国家劳动教育进程,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我们探究了以下的策略。
        一、顶层规划,做优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1.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整体规划
        课程规划是对课程的总体设计,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具体实施时,首先要摸清学校区域课程建设现状,依据学校实际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由学校搭建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体系,引领学校区域内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规范性要求。例如编制《中小学生居家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对学生的居家劳动进行指导,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编制《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劳动指南》,协调好公司、工厂、企业等对劳动教育的支持;统筹学校力量,建立学校间劳动教育课程共建共享机制。
        2.优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根据国家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劳动教育课程属于必修课程,“其设置关系着劳动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与学校总体课程逻辑结构相适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所以,劳动教育课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不必拘泥于具体形态,内容安排要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开展劳动教育校本化解读,开设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且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校要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明确规定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课程的时间,对学生的在校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实践提出明确要求,进而推进学校区域的劳动教育进程。


        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建设试点基地
        1.建设学校劳动教育的试点基地
        为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集中教育资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试点学校,并鼓励各校进行劳动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小农田基地建设,集中了大量教育资源、必备配套建设设施,培训劳动教育的专业师资团队、给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学校区域,我们应该以国家和市的指导纲要为方向,按照建设基地的标准,先建设并完善其实践基地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置,努力建设校园小农田,建立小农田基地劳动教育方案,同时制定各个学段有关小农田基地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然后在全校展开小农田基地课程的实施,让孩子们在校园小农田中动手实践,在翻地、种植、搭架、除草、施肥、除虫、浇水、收获等基地劳动实践中接受劳动锻炼,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和懂得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懂得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在学校以基地建设为支点推进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进一步实现各校实践基地的联合教育
        在校内努力建设好校内基地建设同时应该进一步实现各校实践基地的联合教育,将各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进行一个交流联合,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对于各个学校进行的基地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各个学校应该充分进行经验交流,对其他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辐射覆盖,也能促进成功的学校劳动教育经验先向周边的学校进行推广和普及,在吸收优秀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对劳动教育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各校派出代表师生进行到各校劳动基地去进行交流和研学不同的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教育的效果,这也是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让各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保持联系合作,对劳动课程的开展贡献力量。
        三、科学评估,做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1.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那些活动构成的。由此,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要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中心。学校区域层面可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机制,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落地。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强化劳动教育过程评价,具体规定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实施时间和方式等,用评价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开展。
        2.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应当健全综合评价,统筹协调,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此,区域层面要定期组织劳动教育课程专项考核,通过评估考核建立激励机制;要发掘学校区域内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典型经验,举办专题交流会,提升学校区域学校建设水平;要把学生的劳动素质纳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牢固树立“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保障,是课程改进、变革和创新的导向矢量和动力”的观念。
        为了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我们可以从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建设试点基地;做好顶层规划,做优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做到科学评估,做细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更好地在在学校区域推进劳动教育,另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对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在具体实践和交流中吸取劳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最大程度上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素养,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桂芳.课程赋予劳动以教育意叉[N].中国救师报.2015.
[2]卢丽华,于明业.基于新时代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D].中国德育,2020(2):8.
[3]吴颖惠,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D].基础教育课程, 2020(3)-上: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