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晖
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 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以评价引导学生成长。笔者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对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特点以及具体应用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关于教育评价的主要原则明确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它强调的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实践中去建构科学知识、习得探究方法,提升科学素养。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强调过程性学习的课程,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运用过程性评价再适合不过。过程性评价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态度能力变化等,属于更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符合科学学科特点,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关注学生基于自身基础的能力技能发展,能有效促进落实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学科教育目标。
一、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1.过程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单元学习或者月课时为小周期,在周期中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资料,如课前学生的预习结果、课堂上学生的实验记录、学生课后的思考反思、课后小制作等等,通过学生访谈、课堂观察、小红花奖励机制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适当降低单次纸笔考试成绩对学生评定的比例,将目光落在学生整个学期的全过程学习,甚至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感悟等纳入过程性评价的范围。
2.多元性
过程性评价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积累,具有一定的多元性。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学期教学目标等设计评价方案,将分值计量、实际奖励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方式,也可以用优良等级记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作业的完成程度等,还可以利用现场操作的方式去代替书面考核,从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表现,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对知识建构和能力掌握的程度。
3.主体性
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随着学习活动地开展,评价点应着力在关注孩子基于自身原有知识能力水平的再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启发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通过反思和自评等方式,去客观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发挥出评价的自我激励作用。
4.实用性
过程性评价具有实用性,因为课时设置的原因,小学科学教师一般每周要教授6-7个班级的课程,学生人数较多,要真正落实过程性评价,保证评价的实用性、可操作性,需要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评价制度,同时利用学生互评、课堂小红花等及时奖励机制去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二、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1.开展多种方式的评价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分数等级与描述性语言结合进行的方式,如纸笔测试、现场考察、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等等。
面对教授的学生人数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纸笔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概念等掌握理解是否到位,还能测试学生对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甚至还能利用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等,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应该有智慧地设计纸笔测试题目,结合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的前、中、后期都对学生进行考察,落实过程性评价。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融入一定的现场观察评价。现场观察的方式主要有课堂即时观察与专项观察(实验操作观察)。现场观察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并及时给予语言评价或者小红花奖励等,肯定学生或者修正学生的想法。
成果展示是过程性评价中的重要一环。成果展示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开始之初的预习成果、调查结果,学习任务完成后的实验报告、问题解决方案、作品制作等。在学生展示成果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改进之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展示。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元评价主体,要善于结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等多种评价客体,共同完善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例如,在学习天气单元时,学生需要在课外长时间观察天气的变化,而因为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经常无法做到长期坚持和记录,此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分阶段及时让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情况,同时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鼓励,主动意识到观察记录活动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们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学习习惯。
3.完善书面性评价
笔者所说的书面性评价不是指简单的纸笔测试,而是指在围绕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在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性学习中,抓住学生的每一次书面材料进行评价,可以等级、分数,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语言评价。例如,针对“学生能够阐述出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从实验现象出发,启发学生挖掘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或者文字或者图画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研读学生的文字图画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在学习完“水的三态变化”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小雨滴的旅行”科学童话,通过科学小作文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书面性的评价,可以是纸笔测试,但是更可以是有针对性的教师对学生的点对点引导,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点评促进,智慧地运用各类书面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正面促进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的使用,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完善和丰富自己的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去客观的、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用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将学科素养培养目标落实到位,以评价促进教学的改革,提升科学教学的实际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晓雷.过程性评价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0):114-115.
[2]王万云.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09):203.
[3]王轶.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实施策略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210.
[4]赖芳芳.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几种尝试[J].考试周刊,2019(45):13.
[5]陈蕾.小学科学与技术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10(Z1):80-81.
[6]代小蓉.浅谈小学科学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7(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