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农村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吴长清
[导读] 这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改变现状,不断完善学校教研活动工作机制,为提升教学育人质量提供保障。

        吴长清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新场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学及育人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以教促研、以研兴校是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学研讨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促进教师交流,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伴随农村教师数量的大幅度增加,配齐配足薄弱学科教师的情况下,教师学科特点及教学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整体素质令人堪忧,农村学校在教研活动开展中问题凸显,这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改变现状,不断完善学校教研活动工作机制,为提升教学育人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教研活动  问题  对策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岳池县农村区域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均按照部颁计划已实现开足开齐相关课程,部分课程甚至还实现了共享网络课程资源,网络研修、视频远程教学、进一步加强了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优势互补。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以我校为例,目前有三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校点比较分散,教师在一起进行大型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村小校点网络信号比较差,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几乎不会使用。老师们缺乏走出去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及培训的机会,大多数教师处于摸索或单凭自身经验从事教学工作,教研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与周边兄弟学校进行比较,目前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研讨意识不强
        学校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反差,甚至出现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脱轨的现象。教研意识不强导致教师之间交流甚少,单打独斗比较普遍,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极少,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种好自家田,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
        我校64名教职工中,其中男教师50周岁及以上共25人,占总数的39.06%,女教师45周岁及以上的共计20人,占31.25%。30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仅8人,仅占教师总人数的12.5%,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部分老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按部就班教书,等待安全退休,学校组织的相关教研活动参与度不高。
        (三)学校管理层面督促不够
        农村学校存在普遍的现象就是过分追求成绩,比较注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学校管理层更看重的是最后的教学效果,对于学校教研活动基本处于有安排、轻过程、重检查、欠督促。基本疲于应付,如果有心去访问一下,就会发现被逼参加教研的教师不在少数。

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或是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曾煞费苦心制订了各种教研制度,组织了各项教研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最终,只好与绩效考核挂钩,逼着老师参加,这种情况从有种意义上对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会造成一定的不和谐因素,最终无法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兴校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师参与度
        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师教学的需要,通过确定一名主讲,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或是做法,这样的教研活动更像是一场批判,所以学校在安排教研活动时,主讲者基本不太愿意,即便答应也表现得勉为其难,原因何在,老师们就是怕被“批判”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教研活动是为了帮助主讲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与会教师还能从中有所收获,有利于改进自己的课堂,提升自己的育人质量,又会不会有教师争先恐后地准备教研课呢?学校在安排教研活动时若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年龄结构等不同,采取听评课结合,经验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渗透,教师中遇到的困惑及解决方式等丰富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研参与度。
        (二)走出去学先进理念,请进来重点指导
        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的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使其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请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进行现场授课,观摩其课堂,感受其课堂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其教学举措,达到从教研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学校管理者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学校制度管理让教研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又能够在制度中体现人文关怀,令教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有实效。个人认为首先应该完善学校管理的相关制度,充分体现制度的优越性,在制定教研相关制度时切忌措施强硬、生搬硬套,要考虑各学科教师的特点,通过制度体现教研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通过以奖代惩的方式在绩效分配中适度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形成人人该参与、人人要参与、人人爱参与的教研格局,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某一方面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研有所感、研有所获、研有所用,从而调动教师自愿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学校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安排上既要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教研活动参与率,让每个教师都勤于教研、善于教研、乐于教研,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为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添彩,真正达到以教促研、以研兴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国元.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8   ?
[2]黄超.农村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数学教育》 .2014
[3]王永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青年时代》.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