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   作者: 罗永锋
[导读] 本文根据高中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期望教师能够不断侧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罗永锋
        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
        摘要: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探究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工作,帮助高中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高中物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整体印象。所以,本文根据高中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期望教师能够不断侧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教学
        引言:为了让高中生获得更加全面地物理知识,需要开设高中课程,针对传统物理教学而言,高中生处于学业繁重、时间精力紧张的时刻,而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晦涩,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点,通常应用灌输方式,但是学生被动承受知识学习过程,无法真正将知识内容消化掉,经过教师的指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复性记忆,物理的学习过程很多侧重机械性手段,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便会降低,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缺少自主探究意识。
        一、搭建优秀的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让高中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注意课堂教学,在教师进行物理课堂讲解时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营造更加积极欢快的教学环境,从而让教学情境设立更加符合现实要求,为高中生完成自主学习提供良好舞台,当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设置各种物理实验,由此让学生加强对物理课程的理解,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物理学习中,跟随着各种物理问题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比如,在教师讲解高中物理选修3-1《磁场与磁感线》这一章节时,物理教师可以安排磁场实验,让学生对《磁场与磁感线》课程产生良好兴趣,最后,教师询问学生怎样让小磁针能够指向南北方向,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以及课外预习积极回答问题,由此为学生创造舒适度更高的物理课堂,推进高中生对物理课程参与感的加强,随后,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并且邀请学生对小磁针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观察,由此得出小磁针在被木块靠近后,指向不会产生影响,而当小磁针被磁铁靠近后,指向发生转变的结论。在学生对现象产生疑惑时,教师再次询问学生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以及查阅教材的手段得到相关信息,即应用磁铁时,周围会产生磁场。由此让小磁针指向发生变化,而木块并不能够产生磁场,为此无法推动小指针。凭借这样的手段,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发散,让学生能够在各种途径基础上探求真理,结合实践与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由此让课堂氛围更加满足学生现实需求,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及自觉习。
        二、加强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培养,强化自学能力
        首先,高中生必须应当明白物理各个章节知识内容,知道怎样由物理知识引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其次,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物理概念对相关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实例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最后,在进行预习时,教师还应当要求高中生标注出难点,并在课堂讲解中重点关注。
        比如在教授高一物理《摩擦力》章节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以下自主学习内容:摩擦力的具体含义;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应用;摩擦力相关实验;摩擦力产生的主要原因等。通过学生预习上述内容,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提出不理解的各种问题,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加强课堂质量。


        三、完成课后反思工作
        为了让高中生对物理课堂知识及时巩固,必须进行课后反思,这也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最好方式。因为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性明显,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无法巩固知识内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由课后反思决定。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后复习时,必须要安排适当的课后练习题,让高中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强化学习方法与策略,针对高中生学习状况以及自身学习特征进行合理判断,由此构建完整良好的物理知识框架,通过课后反复练习,让所学知识真正巩固下来,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强化自主学习的效果以及效率。
        比如,教师在讲解高一物理《机械能和能源》这一章节时,老师在课堂讲解完毕以后可以构建知识脉络,针对所讲知识梳理重难点,从而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学生随机提问,询问学生重力势能定律、机械守恒定律以及动能定律等等概念,加深学生对自主学习情况的认知。同时,针对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可以安排课后作业,巩固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自主学习成果的有效加强,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和借鉴作用。
        四、通过研究性学习,强化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兴趣特征,根据教师指引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依靠科学研究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协调好现实情况,这便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研究物理重点,经过教师指引,依靠推理、实验以及观察等手段,彻底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当教师讲解《摩擦力》这一章节内容时,不止应当考虑整体学习情况,还需要让学生对摩擦力问题展开相应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和辩论会的形式明确摩擦力产生的因由,加深高中生对摩擦力知识点的整体印象,让学生对摩擦力课程探究拥有更多的耐心,锻炼和强化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每个学生而言,课程学习都离不开自主学习,所以时刻增强高中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锻炼意识,能够让高中生通过重难点物理知识增强逻辑思维,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调动起学生参与物理知识探究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要明确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及时间,要求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工作,强化知识巩固的效果,锻炼和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知识探究形成解决思路,从而巩固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高中生的物理成绩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立奇.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教学分析[J].高考,2021(09):45-46.
        [2]纪占才.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教学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6(03):115.
        [3]张永南.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J].吉林教育,2015(3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