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617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点教育学科,同时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能够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数学教学;实效性
前言:数学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数学历年来都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其次,也可以通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开发脑力,同时也能让小学生提高数学水平,能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最后,通过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能够缓解小学生的压力,进而促进小学生家庭和睦,让小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心小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更多围绕课本中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并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育,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大大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2]。其次,传统教学理念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运用“填鸭式”教学法,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沉重,进而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最后,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容易让其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进而使小学生注意力分散,同时部分教师让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使小学生不能在生活中产生学习数学的想法,严重影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效果。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家校合作等方法,让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相应提升,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生活化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生活的比喻与话术,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关联,对数学知识进行联想,进而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可以询问数学课上课的时间,再问一问放学的时间,让小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时间点,来认识时、分、秒,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时钟比作幸运大转盘,与小学生进行游戏,让小学生认识到一个小格子是代表数字5,一个大格子代表数字10,进而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对时间产生一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会认真注意时间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进行帮助,因为小学生在校的时间必定有限,而在家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并且让家长配合小学生完成,让小学生高效地完成家庭作业,而在父母陪同下,能够让小学生更舒适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4]。例如:在学习《复式统计表》一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家长群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陪小学生对十个陌生人进行调查,问他们喜不喜欢数学这门学科,通过调查结果让小学生制作复试统计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能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让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经过家校合作共育能够让小学生更适应在家庭中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在家庭中学习的习惯,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应该从学习方法,到学习意识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引发小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也能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让小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也能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5]。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广角-搭配》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与性格、习惯等将小学生均匀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同时看也能让性格思维活跃的学生,帮助小组成员提供多元化的思想,进而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教师通过相应的数学搭配式题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并得出多种数学搭配结果,然后让小学生分别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受,进而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养成思考、询问、讨论等习惯,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作者通过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分析,意旨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小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11):127-128.
[2]何艳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实效性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3):62.
[3]凌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1):57.
[4]刘甲红.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新课程,2020(52):192.
[5]孙悦.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