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摘要: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当下,体育课程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重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发展身心健康。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占比远比文化课程要小,高中生又正处在了学习的关键阶段,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育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终身体育意识指的是让学生保持终身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对体育的重视,这样会使得学生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策略分析
前言: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和家长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文化课程,但是体育学科对于解放天性,强健体魄有很大的帮助,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下文就当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中体育教学缺乏师资力量
现如今的高中的班额较大,体育教师配比较小,在体育课改革中有些热门的项目中存在着一个老师带超班额的学生,很难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学习阶段,对于文化课业压力大的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他们解放天性和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所以就要求现下的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现在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进行体育活动教授,多是传统的田径或体操类教学,缺乏对于球类、轮滑这类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新式的体育运动,固定的课堂形式会渐渐的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的教师采用“自学式”教学方法,一上课就解散,让学生自行展开学习,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体育教学,就不会重视体育学科,或许会解放孩子的天性,但是不具有趣味的教学慢慢会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高中生的学习思想比较被束缚,需要艺术类学科去帮助其开发思想、解放天性[1]。而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新奇有趣的课堂体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师和家长的传统思想里,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远比学生的艺术观念和体育意识要重要,但是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坚定学生的意志力。由于各方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没有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能力,有的学生更是连基本的体能测试都不能完成,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采取有效的课堂方法,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使体育学科在高中阶段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够重视
终身体育意识是指学生终身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和运动习惯,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这种意识,尤其对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日后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态度。
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氛围和快速的学习进度导致学生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和紧张的环境中,身体和心理都存在这一定的健康隐患[2]。为了帮助学生未来可以快速的适应社会环境,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处在高压的时候学会减压,利用体育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发泄学生心中的郁结,使身心健康发展。高中教育部门应当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综合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自身的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思想能力,所以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此为教学核心目标,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采用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组织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学习当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可以持之以恒的看着体育锻炼。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的提高体育学科素养和整体素质水平,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身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够满足学生的终身体育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身教学观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运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更好的进行。教师在教学时从男女生不同的性别特征出发,因材施教,针对运动细胞发达的男同学可以采用采用强度较大的运动方式,比如引体向上或者足球,对于女同学应当采用培养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运动,比如羽毛球或者轮滑。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可以发展自身特长特点,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知识学习的体育锻炼意识[3]。
(三)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和习惯的养成者的教师,要采取积极地措施,正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终身体育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和身体素质。有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高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采用有针对性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
结论:在实行新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已经不单单表现在文化课程学习生,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以及对于文化课以外的课程学习。体育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高中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胜松.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92-93+179.
[2]汤小诚.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1):121-122+125.
[3]王岩红.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14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