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翠彬
绥芬河市高级中学
一、关于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思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推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就现阶段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来说,根本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基础运动技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好应对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学习的压力,更要担负起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鲜明的优秀人才,来满足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对人才的不断需求。但是,从现在高中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现状来看,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是重视传授知识和基本技术,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引导,这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关于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探讨
我认为,教学过程既包括“教”,也包括“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只有“教”和“学”都做到了均衡合理的发展,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但是,传统教育的理念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中还是占据主导的地位。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把“教”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而 “学”的这一重要环节往往都被淡化或忽略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析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缺乏合理性。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更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向个性化的方向稳定的发展。
三、关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构想
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为学生个性发展打基础。
体育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在一个班级学生也会因自身的身体素质及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等参差不齐,同时兴趣爱好也会因运动习惯、自身性格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不同。针对这个现实存在的状况,我 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因人而异,要求和标准尽可能做到人性化,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一个相对统一的、固定的标准,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反言之,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坚持遵循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也是一堂不成功的体育课。因此,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讲,必须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课前要做到分析教材,剖析学生,并将这些融入到教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检测考核方式的确定等各个教学环节。
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有区别的评价和考核, 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让学生有优越感和存在感。例如,有的同学擅长排球,对排球的感觉很好,而且自身的条件也非常适合这项运动,那我们就应该多鼓励他(她)往排球特长方面发展。对于有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情绪不高,或对体育运动没有什么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结合本课内容的小游戏,最好是有输赢奖罚,这样的安排在让学生身体预热的同时,还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使他们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有了,就可以教授他们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以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2、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师生沟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思想和心智都已经接近成熟,体育课上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体育运动,擅长什么体育活动。像这样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小学、初中就接触过,或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比如篮球、乒乓球等。但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喜好什么体育活动,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会有所发展。还有有一部分学生明明知道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的体育运动,处于种种的原因始终不敢跟体育老师说明,老师还是按照教学计划中整齐划一的内容上课,最终使得这部分学生的体育特长无法得到展示。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实践的沟通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多去接近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消除心里对老师的恐惧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让教师做到有的放矢的调整课的内容,把所有学生都尽量兼顾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展示空间,真正让他们去个性化的发展。如果体育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图程序化地去上课,虽然学生也可以接受,但学生都是被动,积极性不高去练习,这种机械式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经常走近学生,多了解每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们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很方便。师生之间可以有很多种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每个班级都建立微信或QQ群,学生可以利用留言的方式和教师交流。当然也可以面对面的沟通,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还可以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体育教师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们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
3、 用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
合理有效的评价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认可。尽管还处在很多的问题,教师的一句肯定,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更高了,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这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我们很多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要求过于苛刻,摆出一副“严师”样子,学生做的练习稍有瑕疵就严厉的呵斥,这就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会更加的畏手畏脚,心里更加的紧张,做动作时身体就更容易变性,不自然、不协调,这对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有效的评价,特别是表现突出,坚持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优秀学生更应该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让他们感到坚持自己的体育特长、走个性化道路是给自己的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是值得大家肯定的。评价方式的要尽量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评价要因人而异,适用好标准把握好尺寸,切不可一刀切。只有这样,高中体育教师才能为在个性化发展道路上的学生们保驾护航,永远给他们指引不断前进的方向,给他们一个五彩斑斓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