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绍兴市柯桥区华甫中学 312030
【内容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关键词】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当前 “教是为了不教”等观念不断强化突出。新课程标准给科学教师一个全新的科学教学理念,科学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所谓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可持续学习的技能。学法指导并不只是教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统一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例谈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概括学法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备课,学生要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环节。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一是“读”:先通读课文,体会大意,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推敲和理解,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划”:划重点、难点、疑问点,对看不懂的知识用颜色鲜艳的笔进行标注,提醒自己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解决疑问。还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知识,这样在听课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思”:预习时学生要抓住关键,关注重难点。几次尝试下来,发现课前预习过的同学往往上课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着重听着重记,而不会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二)教学过程,融入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中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科学的学科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实物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情境、生活情景等引出课题。
例如:在八年级一节拓展性课《电荷探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创设两个小魔术表演——“听话”的易拉罐和“自己会转”的纸星星引入,用一根被麻布摩擦过的塑料棒去“吸引”易拉罐和纸星星,使他们动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出了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又例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生活、实物情境。教师通过绍兴地方特产——安昌古镇的“扯白糖”视频引入,在学生面前展现扯白糖,问:在扯白糖的制作过程中,糖发生了什么哪些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创设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促使学生分析科学知识、实验现象或科学规律。要用适度并新颖的问题,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在充分展示科学魅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思维受阻,特别是特定年龄段学生所无法理解的概念时,教师要做出示范,展示学法,以法获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和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日食》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进行探索日食类型和模拟日食形成过程的两次小组实验之前,先给学生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在小组实验过程中能正确操作,尽快找到现象,正确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喜欢并沉浸于这种自主探究和体验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主动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其印象、感受最深刻,更加能激发学生渴望参与学习的动力。
(四)课后自学,运用学法
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时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做到融会贯通。板书是课后复习的一种较好的辅助手段。通过板书勾画出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揭示教材的思路和线索,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知识要点了解的一清二楚,对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日食》一课板书设计如右图:
科学学科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一块好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五) 教学评价,升华学法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当、适时的评价,哪怕是教师的一句“你回答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要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对后进生的进步应及时鼓励,适当指正,及时调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教法设计时同步进行学法设计,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