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美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侨育中学 福建省龙岩市364112
摘要: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语文课程学习体验,加深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印象,在进一步奠定学生扎实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赏析能力的全面提升与进步。本文结合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探析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体会能力的教学策略,期望通过对学生们语文文化素养的培育和熏陶,能够在充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鉴赏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其中的文化瑰宝之一,古文诗词中包含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深远思想,都是后人体会传统民族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在充分提升学生语文文化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们的文化思想境界以及文学素养能力,进而在不断提升学生们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建立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1、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文学艺术样式类别众多,其中,诗歌更具备独特的含蓄美。集诗人情感思想、生活感悟、意象意境为一体的文学形式,不仅能够给予读者享受的艺术体验,也能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深入探究,一窥诗人的内心世界。读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越浓厚,其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水平越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措施与创新途径,丰富学生们的课程学习体验,锻炼学生们的艺术创新思维,能够在充分提高学生们诗歌鉴赏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强化学生们的文化综合素养[1]。另外,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性,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化能力成长,在提升学生们语文学习水平与应试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学生们对诗歌知识的理解,能够在增长学生们语文常识和历史见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2、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现状反思
初中阶段,学生们的语文文化素养与基础知识能力差异性较大,尤其是针对诗歌鉴赏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积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整合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并解决,完善课程教学策略并和死党创新,主动采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保障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同时,提升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其中,学生们比较常见的学习问题就是基础文化素养薄弱,诗歌鉴赏能力不足,不仅无法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意义,在学习、做题以及考试测验期间,也无法做到深入分析诗歌中蕴含思想信息以及情感内容,部分学生们能够听从教师的指挥安排,却只是简单熟悉了解题策略,并没有真正掌握适合自己的提升途径,进而在诗歌鉴赏期间取法真正做到以小见大,透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信息,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思想情感。另外,学生们不自信的学习问题与情况也比较常见,过度追求学习成绩或者自身文化知识积累量,导致了学生思维模式的混乱。学习态度和情绪浮躁,无法沉心静气、耐心思考诗歌典故中想要表达的实际含义,进而也无法对诗歌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和理解。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完善并调整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能够在有效丰富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同时,锻炼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和诗歌鉴赏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与进步[2]。
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自主习惯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奠定学生诗歌阅读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诗歌知识积累量与诗歌理解能力。例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本诗歌教学引导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一些诗人其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学成就,根据历史时代背景和人物履历,分析不同时期诗人诗歌风格以及内容情感的差异性,能够增加学生们的诗歌知识积累,丰富学生们的课程学习体验与感受,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诗歌鉴赏过程中,自主拓展思维意识,以诗歌为基础反推诗人的情感和表达内容。另外,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诗歌作品,让学生们在课下时间进行赏析,增加学生接触诗歌文化的机会,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们掌握诗歌鉴赏思路和学习技巧。对于一些文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可以运用一些任务驱动式方法,激励学生们主动完成课下作业任务,并引导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的诗歌鉴赏成果。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进步与成长,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拓张学生们的知识网络,能够促进学生们文化素养与知识积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3]。
3.2强化兴趣教学,感悟诗歌内涵
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艺术,结合音韵之美和节奏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探索兴趣,能够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们对诗歌内涵的感悟能力。其中,多数中国古典诗歌都已经被改编或者编录成为乐曲,教师可以下载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们展现不同版本或者具有丰富音乐节奏旋律的古典诗歌,能够在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们记忆、理解和背诵默写的学习效率。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自己改编乐曲,创造自己喜欢的诗歌旋律,学生们优秀的诗歌作品,教师重点表扬并展示给大家,在树立榜样作用的同时,增加学生们诗歌学习鉴赏的探索兴趣。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感受诗歌韵律、体会诗歌内涵,结合不断地朗读和吟唱,帮助学生们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和音韵之美,能够在有效提升学生们诗歌感知能力、赏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诗歌审美情趣[4]。
例如:《钱塘湖春行》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多首背景音乐,让学生们搭配不同的古典音乐或者轻音乐,调整诗歌整体的节奏和韵律,并且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构画、描述出自己理解的钱塘湖畔春景。配合不同音乐节奏,想象周围的情境与画面,能够在帮助学生们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开拓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诗歌中富含的音乐、节奏之美,也能够让学生们收获丰富的诗歌阅读学习享受体验,进而充分掌握诗歌朗诵的学习技巧以及感悟方法。
3.3丰富教学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能够给予学生们丰富的享受体验,增加学生们的实践锻炼机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和画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为了不局限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主动进行联想、想象,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互动交流,共同构建出一幅适合诗歌内容的美好画卷。譬如:在课前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诗词游戏,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诗词接龙游戏,加深学生们对主题诗歌的学习印象,集中学习注意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课程教学情境,配合一些互动交流活动和思维引导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结合一些举例说明教学方法,展示诗歌中运用巧妙的修辞技巧与情感表达方式,同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维想象,分析不同修辞手法展现的表达效果以及所代表的情感意象、诗歌主旨等内容信息。丰富的教学训练和教学引导方式,能够在有效提升学生们诗歌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意境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最后,在课后习题作业任务分配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们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情况。针对一些自主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群体,教师可以分配一些主观性较强的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们自主复习、巩固课程知识内容,整理课程学习期间收获的诗歌鉴赏方法、技巧,能够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一些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群体,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巩固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奠定知识的语文知识基础,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的分析和拆解,让学生们了解不同修辞手法以及诗歌写作技巧的应用意义和作用效果,并结合一些思维导图指导方式,帮助学生们构建完善的诗歌鉴赏思维,促进学生们基础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水平的成长与进步[5]。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辩论形式,让学生们参与“诗歌赏析辩论赛”活动,通过对大量诗词、诗句的赏析辩论,分析诗人在创作期间的情感状态、思想抱负和情绪想法,通过不同的鉴赏角度和分析方法,理解诗歌的精髓内容。丰富的鉴赏实践锻炼,也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多种诗歌解析思路与赏析角度,巩固提升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诗词解析能力。
3.4培养质疑能力,提升鉴赏水平
诗歌创作中需要融入众多表达技巧,当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不同诗歌术语后,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感知到诗歌艺术的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辩证思维、质疑能力,开拓学生们的艺术鉴赏思维,有利于学生们运用多角度、多元化的鉴赏方式感受诗歌文化中的特色美。首先,奠定学生们扎实的诗歌文化素养,学生长期接触诗歌学习和鉴赏后,会不自觉以解题思维辨析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诗歌中想要彰显的情感内容,但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学生们陷入思维僵局,不利于学生们创新意识和鉴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阶段性教学策略,循序渐进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其次,鼓励学生们大胆创新和质疑,主动运用新颖的鉴赏角度和想法,分析诗歌诗词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诗歌的艺术之美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艺术手法和意境表达上,更多深层次的意向和想法并不是直接解析字、词、语句就能够体会到的,需要学生们开拓思路、提出想法试错。在教师的不断肯定与鼓励下,学生们也可以学习运用诗歌来表述自己的情感想法和志向,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诗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提升学生们的“专业化”水平,诗歌学习和鉴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术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鉴赏水平,初级的修辞手法有用典、起兴、联想、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次级的艺术风格有朴素自然、豪迈飘逸、朦胧隐晦、清丽俊逸、雄浑奔放、诗画一体等,高级的诗歌意境有幽静、宁谧、辽阔、苍凉、孤寂、悲凉慷慨、雄浑壮阔、萧条荒凉等,结合名词讲解和答题技巧分析,全面提升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进步。
结束语
诗歌代表了中华传统文明文历史,是珍宝也是传统民族精神的传递,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学史的过程。丰富的诗歌作品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历史文化特征,提升学生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到诗歌中饱含的各种情感意识、意象意境以及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此,强化课程教学创新改革,丰富诗歌鉴赏教学内容,能够在充分拓展学生们学习思维能力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们诗歌文化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咏芳, 余建华.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与研究[J].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6):96-100.
[2]姚金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7, (12):P.37-37.
[3]龚雪芳.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8, (9):22.
[4]查永利.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6):40-41.
[5]田梅. 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J]. 中外交流,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