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英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大同小学 53019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教育公平口号的提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被不断地加以重视。同时,对于城乡结合部小学而言,由于存在一些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这显然就不能够满足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也十分不利。因此,为了保证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就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其课外阅读能力。下面,笔者就将从实际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提升这一地区小学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还比较小,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还较差,因此,引导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其心智的成熟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能力明显不足,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有效性。这样的情况下,就对其成长和心理发育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就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选择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一本有趣的阅读材料,往往就为学生圆满完成课外阅读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兴趣永远都是学生能够自主开展阅读的最好的引导者。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高度活泼的时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缺乏家长的监督,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阅读材料显然不如室外的玩耍更加吸引人。因此,想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后主动地开展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挑选适合学生年龄 阶段,且富有趣味性的阅读素材,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被阅读材料所吸引。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自身对于阅读的星球,从而能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在有限的阅读材料中,高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学习的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课外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在完成小学语文《后羿射日》的教学之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例如“精卫填海”等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被视频的内容充分吸引,对神话故事的了解欲望空前高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就得到充分保障,就也为其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二、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光有兴趣的驱使仅仅只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开展阅读,而无法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兴趣的驱使下,如果学生未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能力,学生就极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仅仅只能够了解阅读材料中的情节,而无法深层次地体悟阅读材料中的思想、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手法和技巧,这就无法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激发出学生充分的阅读兴趣之后,还应当为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地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作者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以《鲁宾逊漂流记》的课外阅读为例,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采用略读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通读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情节。在此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这篇材料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节细节。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发现较多内容模糊不清。此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再次精读课文,掌握这篇文章的细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略读文章的局限性,学生就能够在这节课之后,在课外的阅读过程中,主动地采用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在其自身对阅读方法的不断使用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课后阅读监督,保障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阅读,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前提。如果学生在课后根本没有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就自然无从谈起,教师讲授的阅读方法也将成为无根浮萍。对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学生而言,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环节的监督这一问题就更为重要。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大,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监管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后有效完成阅读。教师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表达出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以及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后阅读的有效落实,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就能够得到保障。
例如,教师在开展《绿山墙的安妮》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阶段性地阅读任意,引导学生每天阅读之后,用笔记本记录下今天的阅读成果以及体会。此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并为学生每天的阅读成果做出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完成阅读之后,温故知新,还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都圆满完成课外阅读,保证阅读的有效落实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学生而言,这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有较多的困难。因此,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困境,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与同龄人保持同样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林航海.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3):52-54.
[2]舒进兵.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