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洒满阳光 让思想自由飞翔       ——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 谭宁波
[导读] 最近有幸拜读了耿青老师的素质教育力作
       谭宁波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中心小学山东省烟台市 264100
       摘要;最近有幸拜读了耿青老师的素质教育力作《梨一样的苹果》,感受颇深: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应该看到的故事。沉迷于书中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一次次被真挚的描述所感动,在泪光中一次次反省自己或因随意任性而缺乏久远目标的教育行为;或因简单粗暴而对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反省之余是深深的自责与懊悔。合上书籍,竟感觉对“核心素养全科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思想也因此书而有了凤凰涅槃的重生。
       故事内容简单又不乏曲折离奇
米哈朵夫是俄罗斯偏远小城里一个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有一次图画课上,他在黑板上画了大大小小十几种苹果,然后让孩子们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画下来。这时他发现墙角的尤里卡同学似乎是在故意捣蛋:他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满了梨黄色。“你画的是苹果吗?”“是的!”“我看怎么有点像梨?”“是的,有些像梨的苹果!”尤里卡告诉老师:他爸爸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当护林员时,他看见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然后两棵树紧紧地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并且,他还吃过这种苹果。他是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听了尤里卡的解释,米哈朵夫老师认为这一切“巧合”只不过是他并不高明的谎言。他把尤里卡赶出教室,大声吼道:“要么拿出你所说的那种苹果,要么乖乖地画我的苹果!”第二天,在尤里卡的作业本上,米哈朵夫老师发现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旁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他感到自己必须要弄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这种像梨的苹果。他询问尤里卡的父亲,但这位昔日的护林员也只是听儿子说过在森林里吃过一个像梨的苹果;他一趟趟迎着风雪去邮政所发信,到处询问有没有这种苹果,但一点回音都没有。终于有一天,他匆忙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赶到了两千里之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他向伟大的园艺家米丘林讲了这个故事。米丘林发疯似地跳了起来,“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要感谢你的故事,请给我三年时间,三年后的秋天我会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三年后的一天,披着厚厚尘土的园艺家米丘林拿着两个神奇的梨样苹果走进了教室,激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图画教师米哈朵夫,一个是12岁的学生尤里卡!”
       教师要尊重和敬畏每个生命的个体
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曾对理想教育模式——“生命化教育”的本质做了深刻的诠释:“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是的,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而不是冷冰冰的产品。其次,他们的个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其气质类型之丰富、知识面涉及领域之广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这要求我们为人师者一定要彻底抛弃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而要去真诚地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再次,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抱着共同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倾听、积极地思考、平等地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身体及人格都健康成长。米哈朵夫老师一开始在对待尤里卡所画梨一样的苹果的图画作业时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精神生命。

这个不尊重的原因,是源于老师的传统“师道尊严”受到了冲击与挑战;是源于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与习惯格格不入的叛逆。在米哈朵夫老师眼里,小尤里卡讲的一切都太巧合了,在他看来,这更像是一个童话故事,于是他凭经验主义作出了轻率判断,差点伤害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差点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神奇的创造欲望,也给他们二人带来了长达三年的精神折磨。
       做一名有良知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众所周知,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为都应该符合教师的标准。读完了《梨一样的苹果》这个感人的故事,我的心底泛起层层情感的涟漪,一位普通的图画教师米哈朵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跃然于心里。我想说,米哈朵夫是一位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他深深地知道,他必须彻底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只有那样才能对得起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良知,才能洗掉小尤里卡那苦涩的泪水。米哈朵夫契而不舍的求证精神深深感动了我——如果没有米哈朵夫契而不舍的求证,那么这种梨样苹果的嫁接术很有可能不会这么早出现;如果没有米哈朵夫契而不舍的求证,那么他可能一生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确错怪了学生;如果没有米哈朵夫契而不舍的求证,学生尤里卡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有可能会被无情的抹平,也许他的一生就这样墨守陈规,再也激发不了属于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愿幼小心灵洒满灿烂阳光,让思想自由飞翔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是的,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璀璨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滚落了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而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一样需要倍加呵护。因此,教师要用博大、宽容、细腻来塑造自己的心灵,让一切主观过激、自以为是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维方式远离我们。在我心里,米哈果夫老师是可敬的,他的伟大之处在于面对可能存在的错误时内心所经受的痛苦的煎熬,并为之付出了近乎残酷的的努力求证。“他不敢看小尤里卡,他莫明其妙地自言自语,烦躁地跺脚挥手。无论他的手挥得怎样有力,总也赶不走缠在脑袋中那像梨的苹果。无论他是多么不愿意,那些泪渍早已像一块块苦涩的盐斑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图画课对他都是一种煎熬”……从这些细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推想三年中他的每一天都是在痛苦和自责中度过的。他顶风冒雪一次次地寄信查访求证;他专程远赴千里之外的莫斯科找园艺专家求证。这种近乎执拗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也为小尤里卡展现了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这种令人感动的执着昭示出米哈多夫是一位多么称职的老师,他让小尤里卡的心灵洒满灿烂的阳光并绽放出美丽的思想光辉!他用自己博大的爱心给尤里卡幼小的心灵一片温暖而高远的天空,让他在奇思妙想的精神世界里自由飞翔!当我再一次想到讲桌上摆放的金灿灿的苹果梨的时候,泪水不可抑制地潸然而落,泪眼朦胧中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普通的水果,而是一颗闪光的心,米哈多夫老师的真诚而又执着的心……
在文章的结尾,请允许我借用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这篇文章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激动情愫: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的回响……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为 这理想境界的教育星空而不懈追求并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尚海涛.心有多大,孩子们的舞台就有多大——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J].中国德育,2009,000(003):84-85.
[2]耿青.《梨一样的苹果》阅读[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1):36-38.
[3]晓霞.梨一样的苹果[J].小读者,2012(1):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