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大也,莫能与之争 ——《卖油翁》主题新解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王立伟
[导读] 鲁迅先生评《红楼楼》主题,有一段著名论断,“……单是命
        王立伟
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淅川 474450

鲁迅先生评《红楼楼》主题,有一段著名论断,“……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著名短文《卖油翁》,连续多年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其主题思想,学界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有“熟能生巧”说,有“高手在民间”说,有“实践出真知”说……笔者看来,探讨该文的主题思想, 最值得深度思考的一点,一直以来少见有人提出,即该从超出卖油翁和陈康肃技术之外的东西来论证,那就是文章的暗示:道与术的争锋。

1、再读原文,品味话题之趣

这是一篇百字左右的小说,富含哲理,更不乏情趣。

故事是这样的。北宋宋真宗咸平年间,出现了一个大名鼎鼎人物,这个赫赫牛人,不仅官做得大,曾举进士任职朝堂高官,而且才智过人,文武双全,做了不少利国利民大好事,但正如俗话所言,“本领高者脾性强”,陈公性格刚戾易怒,不守规矩,常以气凌人。文中故事,就契合陈康肃骄矜暴躁的个性展开。


话说陈公康肃箭术超强却侍才傲物。有一天,他在靶场练习射箭,估计是为了锻炼身体,也可能是为了提高技艺吧,有一个卖油翁正好路过,眼见陈公箭术十中八九,那观看的卖油翁却只是放下挑担,连正眼也不搭,单是斜眯着眼瞧,一付毫不在意样子,由此,陈康肃与卖油翁展开“激烈”交锋……(此情节原文中交代颇多,且容我在此省点笔墨)。最后,那么个干干瘦瘦的卖油翁竟然胜了,他拿出了大本领,用油自钱孔倒入而钱不湿的绝技,让康肃公心悦诚服……

咋读来,故事并没有出刀光剑影,好像稀松平常,细琢磨,却显得此情绵绵长长,耐人品味。

2、问题的提出:卖油翁倒油与陈康肃射箭,可同日而论吗?

我们先从文中显示的表面现象谈起。

卖油翁绝技何来?他自己娓娓道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据此,如果只看文字表面,多数人认为文章中心也不过就是解释“熟能生巧”的道理。

但对一项精熟技术的把控,熟能生巧是必要条件,但并非充要条件,把《卖油翁》主题归结为“熟能生巧”,错误在于把必要条件等同于充要条件。

3、问题的论证:“熟能生巧”经不起摊敲

熟,一定能生巧吗?
如果是雕虫小技,或许如此,君不见,多少平常之人凭一小招,一辈子聊以为生。然而,老话被人传久了,人们对其中道理的认识,往往会停留于表浅,变成老和尚念经,口诵而心无实在感觉。

我们再仔细琢磨,对“熟能生巧”来一番深入思考,应该可以提一个问题:

难道,对一项高深技术的精确把控,只是一个“熟”字,就可以的吗?

答案显而易见,“非也!”

让我们且把思考再深入几步——

如果,工作熟了但技术标准要求不高呢?虽重复千万次,技术也会是稀松平常的呀!世界上多少手艺人,终其一生,其工艺也只够吃饭的水平。

如果,因为工作熟了,但做工时不专心呢?技术操作的时候,心不在焉,失误肯定会接二连三。



如果,工作标准够高,用心也足够专,但工作力度不够呢?再好技术怕也无法施展。

……

原来,要精熟地掌握一项技能,敢情就是要有三重境界啊,要有创造的初心——去勾画设计蓝图,要保持做事的专心——去瞄准靶的行动,还要让行动有力度——让技术精度准确展现。

由此穷究下去,那么一句“熟能生巧”,便是文章中心论,自会不攻自破,这种简陋和浅薄的见解,只会误导读者,让其思想流于庸俗。

现在,我们就可跳出熟能生巧主题本身,从作者角度思考,欧阳修大官人要告诉读者的,难道,就是这么一个经不起推敲的道理?

4、问题的结论:作品真正要告诉人们的,是——“道”

伟大的醉翁先生,不会那样无厘头!他要告诉我们的,是诉诸于文字之外的神秘——

在雄奇巍峨的华山,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武林大会,那大会中有一项顶级比赛,“华山论剑”,这是一场顶尖高手的对决。经过一番番刀光剑影的撕杀,最终决胜而出的顶级剑圣,要来一场绝妙的剑术表演!那剑舞,但见冷锋飒飒而起,一时愁云漠漠,上干云霄下抵九泉,仿佛在无影无声之中令任何顽敌胆丧心寒!这剑术,孕于神妙莫测之处,外露于高手飘逸的身形,早已超出了舞剑本身,那是一种形而上的内力,是无边大“道”的高深魅力。而一般剑术,不过一个具体的“术”而已。

我们再回到文中,看卖油翁,这个道的化身,展示的是怎样的神秘。

古时公侯之家,多是深宅大院,一句常语“侯门深似海”,足以为证。康肃公的习艺之地,更当壁垒森严,然而,翁从何方来、又自何时到?无可稽考,不能稽考!我们只能说,他从欧阳公心中来,在欧阳公想要的时刻到。

射箭可卫国,倒油何足挂齿?是的,二者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可同日而语。

至此,聪明的你,是否会恍然大悟:洒脱的欧阳修,暂时借外表庸常甚至丑陋的卖油翁,借那种看似不起眼的倒油技术,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道”。

这个道,大而化之,可以成为一种阔大无边的东西,这是神秘的物理场、是昆仑山涵纳众仙的巍峨气魄、是见多识广的智者风度,是技艺高手的稳健、是政治家纵横捭阖的从容……道,借卖油翁之身体,迸发出摄人魂魄的魅力,足可以让一个技艺高超、脾性傲娇的纯技术高手,硬刚的陈康肃,为之信服。

这就是道啊,那个“道可道非常道”的东西!它超然物外,驰游于宇宙洪荒,但在必要时,它又借助于物象而飒然而来。

在欧阳公笔下,它生于毫末之技(倒油动作技巧),长于贫瘠土壤(卖油翁干瘦身上),然而,它的气度它的魂魄,无往而不可阻挡——

它,一旦长出,便天生风流,无拘无束:它是九月天空的白云,气定神闲、自在自由;它是长江出荆门外的大江流,不急不徐、从容奔流。它是成竹在胸的文与可,信笔挥洒、翠竹逸然;它是单骑退十万回兵的郭子仪,稳如泰山、大将风度……

先秦老庄的散文,都有道的踪影。北冥鹍鹏的怒而飞,显示的是,道之初在于体大;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显示的是,道之技在于纯熟;承蜩之粘蝉,显示的是,“道”之生在于人人精神的凝神专心,出神入化的境界。

卖油翁展示的精神气度和纯熟技艺,与这些比较而论,不都是一脉相承的吗?

好一个广大无边的“道”。

好一个无能与之争锋的“道”。

好一个可爱好玩的欧阳修,他借一篇短小的笔记小说,引导读者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逍遥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