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秀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第二初级中学
524088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而且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关键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制度的深入推广,促使小学教师注意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通过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励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意与阅读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1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按部就班,缺少新意
语文阅读,本来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文字。在这样的授课内容下,教师若仅局限于对课本上的输出,会使学生接收到的阅读内容不够丰富、缺少新意,从而降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压抑,降低教学质量。例如,课文《军神》中所讲述的英雄事迹,主人公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文章所要表现的是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假如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故事,没有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不会用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平平无奇了。
1.2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性和兴趣感
在唯分数论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习惯性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学生,由此为了升学率、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因素,会给学生布置很多课后作业,学生受此束缚,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为了做题而阅读的机械式动作,反而令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功课也敷衍了事。与此同时,智能网络时代下,为了联络方便,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配备手机,这使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以及短视频娱乐等,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耽误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了睡眠、身体健康等,得不偿失。
2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式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心理精神层面的熟悉安全感,在课下与学生多多交流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社交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致使学生的意识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会大大加强,对于阅读学习的探究欲望也会更加强烈,造成阅读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发展。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相处关系,营造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产生优良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应该是教学之外的专制管理者,而应该作为教学情境之内的引领者。
教师应该成为阅读课堂的互动组织者、促进学生阅读监督者、与学生共同讨论的合作者,成为学生们认可的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进行阅读学习,分享阅读学习的快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采取民主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对学生表现应有的尊重,不要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就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沟通的教学氛围,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说一声:“早上好,孩子们!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在哪里吗?”教师应提倡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由组合形成阅读互助小组展开合作学习,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进行互相品读等。教师要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在教室内四处走动,倾听学生的阅读意见,与其进行友好的交流。在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且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时,教师需要认真修改。
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使学生在阅读情感方面产生共情心理,开拓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促使学生增强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参与获得者。
2.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激励学生燃起阅读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与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适合阅读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属性,激励学生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性。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状况主要呈现为两类,一类是学生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未知的问题,也就是独立学习,另一类是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无法通过个人努力去解决问题,需要通过与他人的配合才能解决。针对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则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路找到答案。针对需要合作学习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思路指引,同时学生要组织好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明确工作职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发现问题的难点,同时探索出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运用原有的理论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个人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通过不同的思想碰撞,产生思维意识的火花,让学生自由结合形成学习小组,采取适合的解决方案。
2.3鼓励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针对阅读内容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意识见解,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好的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使用熟悉的阅读方式与思路,激励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针对性的阅读练习,为学生制定有关的阅读计划,采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阅读思想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吸取不同的阅读理解经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质。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后,教师可以询问是否有学生自愿与大家分享阅读思路,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路,在学生讲解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对其进行思想点拨,将教学知识的情感与意义进行科学化的诠释,促使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继而提升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2.4推荐适合的阅读作品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去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高年段小学生的阅读方式,组织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趣味故事性较强的阅读文本。小学教师可以综合阅读教材内容,以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作为发展基点,选取适合这个年龄段且内容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推荐进行课余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诗词朗诵或阅读比赛等具有阅读意义的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量。
3结语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不一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促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分析[J].家长,2020,(33):146-147.
[2]单月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25.
[3]杨长青.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施小丹.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