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景凤燕
[导读]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
        景凤燕
        广宗县第三小学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必须要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学科,除了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外,还有着极为深奥的人生道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引言
        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把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任务之一。但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存有教材数量无法满足学生群体、教学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会阻碍传统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
        文化的特性在于它并非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文化形成都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会随意断裂或者是枯竭,我国传统文化就是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中断,反而在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丰富,至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不朽的价值、强大的延续力。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我们学习母语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品质,而这些内容都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由此可见,语文学科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传承与促进效果,而要想真正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仅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知识的讲解上,并没有重视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所以,很多小学生也很难感知并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一定的传统文化,但是涉及内容比较零散,部分教师由于传统文化素养偏低,并没有借此机会进行更多课外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拓展。
        (二)教师传统文化教学存在问题
        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时我们发现,教师除了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知行不一之外,在实际渗透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合理等情况。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不合理。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内容的时候,会使用读几遍、翻译、记笔记、背诵等步骤来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到古诗词对于学生词语积累、语感培养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所蕴含的深意以及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教育流于表面,无法达到有效渗透。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单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传统的风俗习惯、技术、艺术、道德、建筑与服饰等等,而这些对于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情况来看,教师大多是以教材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主,内容十分单一,古诗文也就成为学生眼中“传统文化”的代表。
        (三)师资力量薄弱
        分析现阶段各小学校的语文教师年龄,发现以年轻教师居多。而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限制,将所有的教学精力都集中到了课本教材的讲解方面,很难有多余的精力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除此之外,部分年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加强,无法很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另外,在部分偏远地区,一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多门学科的授课,没有多余的精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在“群文阅读”模式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重心集中于教材课文上,并且对于教材课文的解读不够深刻,只是触及考试层面,并且更加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使得主观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工作,逐渐向着客观规律总结的方向发展,教学活动极为紧密,没有太多可供传统文化插入的空间。故而,必须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阅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课文的多角度深刻感悟,通过多篇文章与教材课文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教材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并且,这也给传统文化留下了足够的渗透空间,教师可以在选择类比课文的时候,有针对性地挑选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文章,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大量古代先贤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采取措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此,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让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进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又一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在素材积累方面。写作往往需要大量的写作素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思想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不足,更加需要素材为写作添光加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如“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表现了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表达了儒家的孝悌思想,“抱柱信”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其次,是在写作方面。写作是思想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学生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但写作的过程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反作用力,通过设立“正能量”的写作题目,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哲理辩论,认识到“正能量”存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形成了健全的思想体系,更是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很容易想到适当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如,在《感恩父母》的写作题目中,感恩是“孝”的基本表现形式,而“孝”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又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结束语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裁众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受到文化的熏陶。若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点亮整个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兴趣,也能够增强教学的效果。然而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充分融合,甚至成为点亮课堂的重要手段并不容易,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总结出更多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魏登科.浅析小学语文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0(31):79-80.
[2]马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之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56-57.
[3]颜巧雅.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顾悦梅.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学周刊,2019(33):54-56.
[5]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