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婵
博罗县观音阁砂岭小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164
摘要:一直以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就是有着紧密关联的两个重要环节,阅读可以说是万丈高楼的基础,而写作就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如果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楼房自然无法建造,没有广泛大量的阅读,也就意味着没有形成有效的积累,写作时则会困难重重,充满阻碍。为此,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了能够在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
引言
阅读和写作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将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融合贯通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教师应该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将写作作为检验阅读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运用各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读与写进行有机结合,全方位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的积极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阅读活动中知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进而学会相关表达方式。而在探讨的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勇敢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作出判断,有利于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表达积累,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辨析文中的感情。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应尤其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此深化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既能够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还会有意识地增加语言表达与相关素材的积累储备,为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可见,只有做好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融会贯通,方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1]。因此,只有合理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地达成这项目标。而写作就是语文学科中十分关键的实践组成内容。换言之,只有充分将阅读和写作的这种层进式互动关系的积极效应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从而有效转换成为一种实践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读写结合的具体教学应用策略
1.借助仿写练习,实施读与写的结合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几乎都是名家名作,不是语言流畅优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就是表达手法巧妙,文中蕴藏着极为深刻的思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仿写练习,通过这样的二次创造性活动,检验学生认真阅读的学习成果。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从最为简单的句子仿写作为切入口,由浅至深地进行仿写练习。譬如,在学习《白鹅》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用生动的语言呈现出了白鹅的各种生活习性,其中出现了诸多精彩的排比句子。在这些描写中不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将白鹅走路的姿态比作传统戏剧—京剧中的“净”角,又将白鹅步行时大模大样的样子与鸭行走时的局促不安对比,从而灵活现地将鹅的步态呈现在我们眼前。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提取出来,指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种事物,再选择另一种事物作为对比对象,结合其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当学生掌握了仿写的方法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针对选定段落进行仿写。譬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描绘桂林的山与水的段落生动精彩。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其中的描写手法和视角选取生活中的景或物开展仿写练习,如有的学生可以对旅行中看到的某一个奇石嶙峋的景致进行描写。
2.对阅读文本的留白处进行续写练习
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为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若是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和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和内容,则能在此基础上挥动想象的翅膀,合理补充后续的情节。若是学生并无法针对留白展开具有延续性的想象,那么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还未能全面深入地掌握文章内容。为此,对课文留白进行续写的这项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检验学生文本阅读的效果究竟如何。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留白处展开合理且具有逻辑性的想象,继而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落实,书写出来。譬如,教师在完成《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教学后,可以针对文章的意味深远的开放式结尾开展续写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其中的充满画面感的场景展开联想,带着这样的问题“鸟儿首次盯着灯火看的时候,脑中可能在想什么?可能是:朋友怎么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啊?你还记得我的歌声?记得我吗?不过不管你是否到,我都要信守承诺唱歌给你听。”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视角为着眼点开展想象:是否是那些木材商人将你变成了这幅模样……另外,教师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带领学生想象:当鸟儿再一次看到灯火时,会产生什么想法,鸟儿飞走了,下一站会往哪里?等等。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事物。
3.结合丰富的课外阅读,书写阅读感想
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明确提出应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对阅读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此时,教师应该在执行这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将读写活动切实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不同阅读文本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心得,获得各种特殊的感受,可能是被作者的奇思妙想所吸引,也可能会跟随着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而激动不已,很多感受往往都来自于突如其来的灵感 [2]。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把这些心得和感受在第一时间书写下来的习惯, 在增强阅读效果的基础上,锻炼写作技能,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譬如,当学生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可能深深沉浸于神奇的魔法世界之中,一辆开往去霍格沃茨的列车将小主人公带往了另一个世界,进入魔法学校后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可思议的奇幻事情。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仿佛也化身为小小的魔法学徒,对于文中的人、事、物又有些什么感想呢?尤其是书中一些优美而生动精彩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当学生书写感受时又会再次回顾和梳理这些跌宕起伏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开始运用那些优美的字词、修辞手法来完善自己的表达。
4.从阅读导向日常生活,寻找素材练习写作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转向实际的生活场景,以此让学生投入到教材课文中描述的意境之中,在指导学生搜集和整合生活化素材的同时,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积累支持。譬如,教师在讲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提到了每家每户都会在在门里,衣柜里张贴上倒“福”,还会在屋外和院内贴上寓意不同的春联,表达普通百姓对于新年的美好向往和期盼。教师这时便可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提前搜集的当地人民张贴的各种春联,从每一副内容不同的对联中探究人们的美好愿望,切实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中对于中华传统习俗的描写。有助于引导学生用文字将阅读与生活场景进行融合链接,更好地使用鲜活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结束语
“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通过二者的融会贯通,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爱国.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9(10):45.
[2]刘颖.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