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明
湛江市第十八小学黎光校区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班主任也应该主动地对工作方法做出转变,不单要成为学生的良师,也要是学生的益友。与此同时,德育是小学时期班主任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同时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有效地促使小学生更好的成长,亦能够让小学生在高效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形成高尚的德育修养。基于此,班主任就需要 “用心”来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用心
小学班主任务必要将学生作为出发点,用心去关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依据小学生的真实状况以及不尽相同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地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做好爱心的倾注,挖掘各个学生的才能与潜质,做好表扬和引导,促进他们向更高层次进步,真正地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见得,对“用心”做好德育工作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十分必要,因此下文将展开论述。
一、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特征探讨
实际上班主任如想要用心完成德育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小学生道德行为的特征。基于以往的经验来讲,道德行为是比较复杂的内容,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1]。详细来说,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处于不够稳固的状态,经常会伴有一定的波动性,并且对自身的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强,自己的很多道德行为都是在模仿中形成的。这也说明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是德育教育的最好时刻,倘若可以在这一时期实行道德行为、认知的培育,就可以协助小学生快速地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针对与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做到“用心”完成德育工作。
二、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受到原有思维的制约,有些班主任已经将德育变为了说教的工具,只是单纯地用口述向小学生灌输各种德育内容,久而久往,不仅无法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并且还会致使一部分小学生产生厌烦的心态,继而难以积极参与进德育学习之中,致使德育的整体成效始终是不尽人如意;还有一些班主任将德育与学科分离开来,使得小学生难以了解其中的重点,导致小学生整体德育水平不高[2];另外,也有的班主任不能够做到言传身教,使小学生极易形成错误德育观念;与此同时,还经常会发现有些班主任的德育模式简单粗暴,比如在学生出现错误后,便不分缘由马上进行批评责备,这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形成了极其不益的影响。针对上述不足之处,究其诱因,主要就是因为班主任并没有 “用心”去完成德育工作,也不够注重此项教育,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讲,务必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效的德育教育。
三、班主任“用心”完成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约束自身行为,做好榜样力量
对于小学时期的德育工作来说,班主任如想要“用心”做好这项工作,则首先自己就要拥有比较高的品德思想,然后将自身作为小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唯有班主任在有了良好的品德之后,才能够成为榜样,并且做到以德服人。另外,对于班级中的学生,也应对要求他们严格约束自己的各项行为,继而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这也是教育孩子们期间的关键要素之一[3]。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也就可以将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带给他们,如此一来,就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小学生。除此之外,班主任需要将自己放在与小学生同等的地位之上,在自己出现错误之后也要及时的改正,从而给小学生做好一个榜样的力量。当前,会有些班主任觉得犯错误会影响到自身的威严与形象,所以在犯错误之后,通常都会隐瞒或者下意识忽视。其实这就进入到了一种误区之中,实际上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意识到班主任的一些小错误,如果班主任一再地去隐瞒或者忽略自身错误,则会给他们做一个坏的榜样。
例如:班主任在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期间,察觉到一个学生好像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此时班主任就极其严肃地批评了这位同学的行为。然而,待到下课之后,另外的同学向班主任解释这位同学有些不舒服,并且这位同学现在已经请病假回家了。班主任发现误解了这位学生的行为,并且在他回来的当天,为这一误解行为道歉,同时取得原谅。此时,班主任就做出了表率,成为了学生们的榜样,让学生知道出现错误之后,应该要勇于做出承担,这样一来,就能够完成德育教育,同时也展现了班主任“用心”的一面。
(二)做好正确沟通,减少批评指责
班主任与小学生的沟通,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路径之一,因此班主任务必要“用心”去研究沟通的方式,尽可能使用一些鼓励性和指引性的言语,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促进效用,还能够让他们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班级中有一名后进生,班主任在与其沟通时,首先需要一直保持微笑来感染他,使他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变化,觉得班主任是一个温暖、易相处的人,这样会有助于接下来的沟通。另外,班主任察觉到这名后进生在做出一些好的行为时,如:打扫卫生时很积极、对同学做出帮助等,就需要马上对他进行鼓励和表扬,比如可以与其沟通,说道:“你的卫生打扫得总是这么棒,真是一个勤劳的好孩子!”最后,在这名后进生犯错时,也要减少批评,而是借助于和蔼的态度、平稳的语气来做出指引,让他意识到错误,并有意愿去改正。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落实班级管理,科学开展工作
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有着极其显著的促进效用,班主任需要在完善班级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将教条、僵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热情生动与正面引导的方式,从而慢慢的渗透德育内容,真正地成为“用心”的班主任。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强压的管理模式变为疏导为主,以便于在各个方面都能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做出教育。而班主任则成为一个指引者,从命令的发布者转变为建议的提出者,这样就能够创建出更为新颖化的班级管理形式,确保德育教育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例如,课任教师在向一名学生提问时,这名学生却显得不耐烦,甚而顶撞了教师,但是在平时,这位同学都是十分懂礼貌的,并且成绩也不错。在听到这件事情之后,班主任不可操之过急,而是可以与班级干部提前做出交流,继而得知到这名同学与另一位学生发生了争执,将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之上,这才致使上述问题的发生。此时班主任就可以与这名学生做出交流,让其知道每个人有时候都会有小情绪,但是并不能够让你的消极情绪影响到其他人,而且消极情绪并不是你不尊重老师的理由,唯有学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这样在以后才能走得更远。通过和这名学生的充分的谈话之后,让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课任教师道歉,继而提升德育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对于学生的培育方面,除了要求完成知识的教授以外,还要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应当有着良好的教育。小学时期是孩子们品格道德培育的一个关键的时刻,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还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中,除了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于小学生的德育而言,班主任要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用心去完成这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于纳纳.用心沟通 构建和谐班级——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新智慧,2020(12):56.
[2]李小虎.用心沟通,构建和谐班级——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1):119.
[3]栗庆梅.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0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