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芳
南海区黄岐高级中学 广东省 佛山市 528248
摘要:
新高考改革如期推广,高考评价体系也随之而变,高中政治学科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而是围绕“一体四层四翼”展开,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本文将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立足于现有的常见的学习方式的现状研究,进而分析其需要改革的必要性原因,再来探讨何种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素养 学习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与学是一体的,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又锻炼解决学科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一线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实践题。
一、政治学科的学习方式现状研究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体是学生,教学和考核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在变革学习方式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不是对教和学的内容的改变,它是以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学系统的变革为依托的。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自主学习型。正如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是领会自己的行为和情境,特别是自己和情境的之间关系。他认为,动物解决问题(学习)不是尝试一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不是对个别刺激产生反应,而是对整个情景、对对象间的整体关系理解的结果。克勒十分注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 这种组织作用表现为旧结构(格式塔)的豁然改组和新结构的豁然形成。这个旧格式塔改组为新格式塔的过程就是顿悟。人和动物都是靠顿悟来学习的。[ 陈会昌;庞丽娟,申继亮,周建达.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 心理发展卷:沈阳出版社,1995年6月]
顿悟从何而来?通过日常的知识积累,框架构建,逻辑思维判断得来。自主学习型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给定的情境,自觉地分析材料,开发思维,思考情境内在逻辑,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而得出结论,这是教与学的积极结合。以2019年全国2卷36题为例:
这是一个真实情境材料题。在这道题中,学生要学会把生活化的语言翻译成为高度概括总结的学科语言、学科知识。例如,“中国某航运企业以43亿欧元获得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就要转为为学科知识“该企业主动走出去”;“又以3.69亿欧元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全面接手一号码头运营”概况为“该企业获得经营权和控股权”;“到2018年,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跃升至491万标准箱,世界港口排名从第93位跃升至第32位”翻译为“港口经营规模扩大”;“2018年实现净利润2790万欧元,较2017年增长147%”翻译为“盈利能力增强”。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来,这一学习方式对自主学习型的学生自身素质要求甚高。这既要求学生对一带一路有一定的认识,对企业获得成功的策略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知结构,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推理。这是非成绩极好的学生难以做到,而学生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时更能发现自主学习型的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进而使得这一学习方式难以推广。
第二类是被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经由教师的准备,如课件的素材,能精准地定位到课本的知识点,进而在课堂上能带动学生从情境中逐步分析,逐点推敲,继而让学生感悟,形成知识理解吸收的过程。如在讲述公平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时,引入情境:
材料一:15岁的叶明辉由于基础薄弱,学习吃力,三年前便决定辍学打工,以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辍学后的他来到海口做起洗车小工。但因洗车场的工作强度大,他干了半个月后就辞工回家。三年的时间,除了干农活外,他都窝在房间,意志消沉。想起那段日子,他说:“没有技术没有文化,我很害怕自己会成为废人。”去年,挂点的扶贫干部来到他家入户调查,为叶家诊穷根,找对策。知道他喜欢画画后,为他指了条明路:根据县的教育扶贫体系,只要他上了中等职校,不仅可以免去学杂费和住宿费,还可以获得3500元的扶贫助学金。毕业后,学校会优先为他保障工作。
材料二:“教育是我们的希望。”这是凉山人的共识。实行“一村一幼”计划,父母照看小孩与发展生产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生产劳动时间得到有效保证,家庭收入得以提高。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孩子不再有因语言导致的学习障碍,失辍学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成年后,不再因交流障碍只能找靠卖体力为主、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工种。通过小手牵大手,出现孩子教家长说普通话、打扫卫生的新风尚,彝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学生可以通过例子推导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这一环节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生是处于被动型的授予知识,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进而在做题时也是对学生的考验,应为知识的迁移需要一定的理解类推能力。这学习方式适用于普遍的学生,愿意根据材料去思考的学生可以很好地锻炼思维,既储备了必备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现有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需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不再是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而是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有什么关系?陈友芳教授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一个人能否应对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挑战,从学科视角看,就看他能否运用本学科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科素养的阶梯上,最能衡量学科素养高低的维度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本学科孕育出来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描述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 陈友芳.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J].中国考试,2018(07):53-59.]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和观察世界的思维工具,提升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并且能长期影响自己行为选择的价值观念。
学习方式归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界定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有效学习而采用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和调控方法的有机统一。在笔者教学过程中,接触了许多政治“学习困难”的学生。本文把这类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非常抵触这一科的学习,除非教师要求,一般不会主动学习;一类是学生看起来非常努力,他们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做大量的练习,认真背诵知识点,但是成绩却迟迟提不上去。根据笔者对第一类学生的交流和观察,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1.认为学了也无用;2.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学科语言、学科知识无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知识体系相连通;3.课堂较闷,没有学习兴趣。
第二类学生则认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1.知识混乱,不理解知识,不懂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2.生活化的情境素材不会转化为学科语言,不会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学习困难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排除学生本身不想学的因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等因素,专门讨论学生想但是学好不好的情况的原因,也即是第二类学生。
诸如此类的题目还非常多,如果学生无法把真实情境中生活化的语言转为学科语言、学科知识,那么学生无论背诵多少知识点也是徒劳无功。
三、政治学科学习方式转变的对策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不定一全对,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得好不好,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营造的课堂氛围不仅仅对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1.以学习方式为导向,开展以议题为主题的活动型教学。
围绕议题,教学任务更集中,有利于学科知识结构化和序列化,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思维。围绕议题而设置活动型教学,提供明确目的和清晰线索的活动任务,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用学科思维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
例如,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设置议题及活动任务如下:
议题:猪肉涨价,我们怎么办?
材料一: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8月26日至9月1日,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4.59元,环比上涨8.9%,这已经是猪肉批发价格连续第13周上涨。来自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9月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均价27.13元/公斤,相比6个月前,已然翻倍。猪粮比早已突破6:1的盈亏平衡点,如今已达13.56:1。
材料二: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纷纷表述吃不起猪肉,转向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今年上半年全国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4.3%,猪肉进口增长26.4%。各级政府加强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依法预防和严厉查处捏造涨价信息、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材料三:非洲猪瘟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加之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较大的利润空间刺激了养殖户补栏动力,北方地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恢复略明显,但是饲养成本高企,加上防空疫情的投入增加,因此存栏恢复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所以猪价还是会继续飞。
根据材料设计情境任务:
1.猪肉涨价对哪些市场主体有影响?
2.猪肉价格上涨,作为消费者,你会怎么办?
3.假设猪肉和黄金降价10%,你会倾向购买哪个?
4.猪肉价格上涨,牛肉的销售情况会怎样?
5.假设你是养殖户,猪肉价格上涨你会怎么办?
6.假设你是养殖户,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上涨,你会怎么办?
7.能否用坐标图的数量关系表达上述第2、3、4、5问题?
8.为什么政府要采取措施稳定猪肉价格?(学生课后思考)
设置真实的情境,学生根据任务,就能把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拓展政府这一主体,让学生有市场经济活动中,有消费者、生产者,也有政府这一个角色的存在。政府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正是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进而就为日后学习市场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打下基础。通过不断地设置真实情境,抓住核心议题,每一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不断的训练,让学生一面对经生活的情境时,就能以需求—供给/生产—消费/企业—市场等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当学生日后面对经济生活和经济现象时,都能以上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那么学生的学科思维才算是真正培养,学科素养才真正落实。
2.构建学科思维导图,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有些学生会什么觉得知识一团乱?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有些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政治学科知识跟自己的生活经验毫无关系?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科知识体系跟自己的知识体系毫无关系,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重组学科知识,那么对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科思维具有极大的帮助。引导学生养成构建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是学科素养所强调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之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构建学科思维导图的能力呢?本文认为,每上完一个议题或者单元,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以核心概念作为核心词,围绕核心词,用发散性的思维回答核心词的方方面。例如,《经济生活》第三课的核心词就是消费,那么围绕消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思维导图:消费什么(消费的类型);消费得怎样(消费的水平/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怎样消费(消费的方式);消费多少(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主观因素);提高消费(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消费有什么影响(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学生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把消费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逻辑,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逻辑去梳理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学生一旦形成习惯之后,那么每学完一课或者一个单元,就会以自己的逻辑方式去总结梳理知识,那么在解答主观题时,也会用去分析材料的逻辑关系之后再进行答题,那么逻辑思维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总之,学科思维是衡量学科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要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思维,就要从学生的存在问题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收集真实情境素材,围绕议题设计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在学完后重视学科知识的总结归纳,培养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知识,锻炼学科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会昌;庞丽娟,申继亮,周建达.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 心理发展卷:沈阳出版社,1995年6月
[2]陈友芳.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J].中国考试,2018(07):53-59.
[3]周月红.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王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202-203.
[5]叶志鸿.让学科思维品质培养从暗处走到前台——也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1):12-13+3.
[6]谷保庆.把握素养测评转向 提升学科思维品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