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荣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和文中学
摘要:随着当前时代的高速发展,物理知识在社会当中的意义也日益提升,这件成为了推动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保证基础的教学效率,并通过多种方案的运用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靠,使学生能真正的成为未来社会当中的主人翁,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价值,拓展学生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复习效率的提升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效率;提升策略
高中物理当中教师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但大部分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教师仍然执着于此,在教学当中只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复习当中就是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强调。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甚至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完全遗忘。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复习阶段为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巩固,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真正的吸收、消化。
一、落实生本理念,激发复习热情
当前教育行业中无论哪一环节都应该重视对生本理念的落实,以学生作为基础进行辅助式的教学设计。【1】在高中物理的复习当中教师也同样应该如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复习方案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优秀,帮助学生达成物理知识的深度掌握。
比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复习当中,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复习方案的设计。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较高的方式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理解程度进行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抢答的方式展开,比如说教师提问:加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随后学生开始进行抢答与讲解,抢答成功的学生就可以获得1点积分,按照积分可以兑换不同的实物奖励或对教师提出一个要求等。在这一环节学生就能够完成大部分知识的复习了,那么随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开始将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操作,这样不仅结果更加直观易懂,在实践过程中回忆知识远比教师直接进行在一次的讲解或利用习题进行引导效果更加优秀。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充分落实了生本理念的基本要求,复习当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趣味性以及参与欲望的影响下自主达成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使学生提高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概念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并降低学生的压力。
二、设计开放练习,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当中教师的习题设计也应该与以往的传统题目有所区别。在题目的设计当中教师应该保证其开放性,让题目成为学生探索与复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复习当中得到全面的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突破固有的思维能力与物理认知。【2】
比如在《时间,位移》的复习当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对开放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物理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解题思路的拓展。首先教师应该先展示问题,如:有一辆货车在收费站前做匀减速运动,从匀速行驶到停止攻击用时10秒,在停止前3秒共计向前滑行了5米,请问卡车的初始速度为多少?这一问题有着较为开放的答案,在复习当中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这一行为不是为了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获取到更多的解题方式与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更能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三、设计趣味实验,整理知识结构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当中部分知识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学生的学习当中就极为容易混淆,若并未进行区分在应用当中也会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教师在复习当中应该通过实际的区别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区分以及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在复习当中真正的达到知识的掌握。
比如《圆周运动》的教学当中向心力与离心力在应用上学生经常进行混淆且难以区分。在复习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验证。首先教师应该设计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对向心力进行观察和总结,在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在一次展示离心力的实验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理解。随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进行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展示,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构建。这一复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教师在实验当中仅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复习必然更加积极,这一复习的方式也能够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解析物理题目时也能够更加简单和直接。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复习当中教师应该注意对传统复习方式的改进,让复习的过程也能够跟随教学改革进行同步的调整,使学生在更加优秀的教学氛围当中进行探索式的复习,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效果,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让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加顺利,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 黄辉. 高中物理复习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J]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6) : 72.
[2] 朱一平. 在高中物理复习中加强模型教学的尝试[J] . 教学月刊 , 2017(8) :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