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忆
湛江市第八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13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进行数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不过,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都是过分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不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很有限的。然而,对于数学来说,逻辑思维又是非常重要的影响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要加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提升
导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的。然而,如今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非常重视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在意。要知道,成功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学完知识以后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的,所以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数学本身是有比较强的抽象性的,而且也很复杂,如果教师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话,不可考虑学生的理解情况,经常会有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这样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会逐步消磨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而在学生有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快,而且这种能力同样也有助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他们整体的思维水平 。
1.2 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不断思考,学生就能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也就会更高。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1 关联新旧知识,构建逻辑性数学体系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就高了很多,许多的公式和定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许多都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的,也有着比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在进行新的知识的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已学的知识,然后作出切入和延伸。进行新知识的导入,让他们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们借助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他们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也能够明确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逐步的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有逻辑性,教学要循序渐进,逐渐加深。
以初中数学八年级《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为例,本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正式提出教学案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知识的教学。旧知识回顾完毕后,教师可提出教学案例:政府想要修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草坪,怎样用最少的条件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一问题便可顺利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自行探索,让学生结合课前回顾的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寻找三角形全等条件。为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逻辑性,教师要让学生顺着三角形边、角这两个元素逐渐拓展条件考虑全等要求。教师设计三种活动形式:一个条件(给出一边或一角);两个条件(两边、两角、一边一角);三个条件(三角、三边还有两边一角、两角一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感受三角形全等条件。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便能建构关于三角形全等内容的知识框架,从定义、性质、判断方法等不断深入,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2.2 借助生活实际,转变数学形式
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题干非常难以理解的生活类数学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尝试着把难以理解的题干转变成熟悉并且经常见到的问题。把有关生活类型的题目转变成和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以《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为例,让中学生准确的找到题干中的变量,能够将变量间的关系准确的分析出来,运用数学知识将变量表达出来以及一次函数关系式的设计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数学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慢慢的可以把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例如:一批货物要从工厂运送到外地,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进行运输,运输的综合费用为每小时270元,200元装卸费用;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运输,运输综合费用为每小时240元,410元的装卸费用,请问学生哪一种运输的方式最好。学生在第一次遇到这种题干中没有将数学知识直接展示出来的题目时,给他们一种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思考的感觉,这时,数学教师就要将自身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进行合理的提示,提示学生能不能运用一次函数来思考这类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对函数的定义进行联想,得出列出包含变量的等式是一次函数的关键所在,再进行交点坐标的寻找,最终与一次函数图像相结合,将交点作为界进行不同条件下选用哪一种运输的方式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通过引导学生把困难、陌生的题干转变成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掌握和提升。
2.3 设计判断题型,完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有效的培养形式是运用判断题,可以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检验。初中解读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将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进行改变,设计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判断题。在联系判断题时,经常会有模棱两可的问题出现,为了保障答案正确,大多数学生都会选用有没有可以对这一判断题题干进行反驳的例子进行思考,如果存在这样的例子,那么这一道判断题就是错误的 。以《互逆命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数学教师采用设置判断题的形式来使学生对判断题是否正确的能力进行提升和掌握。例如:判断被5整除数的末尾数字是5和末尾数字是5的数都能够被5整除这样一对命题是否正确。学生们在判断这道题时非常容易的就得出了前者是错误的。但是在进行后面的判断时,极易被前者干扰,这个时候学生们就要寻找反驳这一命题的案例,发现5、15、25等都满足了题干的条件,而且结果和题干相同,因此可以得出后面命题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判断题进行了思考问题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学生们的逆向逻辑思维进行了培养,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拓展。
3 结论
初中正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的主要阶段,更是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开展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寻找一套有效而且可行的方式。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采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欢,马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6.
[2]张萍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44.
[3]王钧.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0):97.
[4]林启堂.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18+220.
[5]练桥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18(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