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岗
福清融城中学 福建省 350300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如何利用体育教学让学生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田径 现状 发展
引言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田径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积极创新田径教学理念,科学运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手段,科学全面开展田径教学工作,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依靠自身学习获取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核心素养的构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文化基础,具备良好的合作与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全面发展能力,并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高中体育教学侧重学生的锻炼过程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所以体育教师应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以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体验美好生活的目的。
二、高中田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田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遵循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贯彻和渗透核心素养,不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实践证明,在田径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的科学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方面,依托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科学开展田径教学工作,能够整体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无论是跑步、跳远,还是跳高等,对于学生核心力量的要求非常高。依托于核心素养的指引,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落实个性化的田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及更加康健的体魄来投身于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通过科学渗透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认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习惯。另一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引,不断创新高中田径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组织模式,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训练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
田径教学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第一,教学理念落伍,课堂模式简单枯燥。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习惯采用灌输方式,当遇到动作讲解时,也往往由教师来进行实践示范,学生被动性的模仿,这很难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习惯采用“一对多”的方式,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来进行集中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抑制着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主体性差,课堂互动比较少。依托于新课改的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引,教师理应在田径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互动会影响教学效率,特别是在课时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于田径内容缺乏认知,由他们来参与课堂互动或者演练,无疑是增加课堂教学的“笑果”;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个性化缺失。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以及身体素质差异,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法,全面实现个性化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也没有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田径教学的发展策略
作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特色课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素养。
(一)丰富田径教学目标,创新课堂组织模式。
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拓展和完善教学目标,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田径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体育情感、运动习惯与运动能力、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等方面。当然,除体育素养目标外,还应该拓展至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情感认知等层面。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创新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必要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体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以班集体为框架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体育兴趣以及优势项目来选择不同的体育课程,这样更能够保障他们体育训练的时间。比如某三个班级可以安排同一时间上田径课程,鼓励学生按照兴趣来进行田径课程的选择,组建临时班级,以此来实现专项训练。
(二)在田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田径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和竞赛性,考验着学生的身体素质、控制协调能力、判断力和合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想要学生练好一项田径项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技巧的前提下反复练习,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基本功练扎实。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巧训练,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切实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体育中的单一田径项目与体能训练相结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充足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除了教学跑步的动作要领和技巧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身体素质。短跑不但考验学生的爆发力,而且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学生只有提高了身体素质,短跑时才能有更强的爆发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课堂互动。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体育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讲解起跑阶段的技术动作以及准备工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摸索和探究。当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这种教与学之间的深入互动,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制订系统化教育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在学期开始前几节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能测试和摸排,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整个学期为时间轴,帮助每个学生都收获进步和提升。
(五)加强小组合作,营造体育竞技氛围
田径类的运动具有很强的竞技性,所需要的场地和比赛条件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锻炼学生的拼搏意识和竞争精神,体育教师可以举行一些小的体育竞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采用淘汰制或其他赛制进行角逐,并随堂记录名次,以此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标准,这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浩伟.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 高考, 2013(5):128-128.
[2]邓任平.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8):30-31.
[3]侯长春.趣味教学法在高中田径课堂中的运用探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