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涛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小学 47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发展的人,实现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小学体育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健康体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文章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期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学生兴趣;培养途径
目前,小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普遍较高,小学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目前小学体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于比较害羞和安静的小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是一个挑战,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一个挑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传统,导致小学体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此外,部分小学生对体育教学明显不感兴趣,在教师的强制督导下学习效果不理想,造成学生对体育的厌恶、排斥等严重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如果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会给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兴趣为导向,在小学开展体育教育,尤其是一些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进取精神,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培养体育精神和集体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拓展学习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竞赛观念,使他们终生受益。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教育部门对小学的体育教育并不重视,有的学校甚至让其他教师兼职做体育教师。此时,部分文化教师还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利于小学生课程兴趣的培养。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只是让学生跑简单的练习,降低学生练习的兴趣。学校和社会更注重成绩而不是身体健康。此外,学生们害怕吃苦和晒太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但相关的体育设施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教育经费问题依然突出。这些“硬件”设备的缺乏,导致一些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引起的重视不如体育教育,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甚至出于多种原因取消了体育课程,让学生专心学习文化,不受干扰。相关课程只是应付检查,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2.1 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模式,提升小学体育的趣味性
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暴露出不少弊端,亟待改进。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对运动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跑步、跳远等项目上,既累又不好玩。这不得不促使小学体育教师反思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因此,面对教学模式单一的困境,教师可以积极创新,发挥师生共同优势,探索丰富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小学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原有运动,如跑步、跳远的基础上,采用游戏模式、经验交流模式。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留下他希望参加的运动项目的笔记,教师可以综合考虑选择的学生人数和实施的可能性等因素来决定,这些是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的看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2 适当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习惯
小学生非常积极和热情,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赏,并有很强的竞争心,希望能在家长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丰富的拓展和延伸,开展多元化的体育竞赛活动,将教育与趣味相结合,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在活动学习乐趣,提高学习能力。适当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的鼓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
2.3 开展分层教学,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大多数小学生都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但为什么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这不禁引起小学体育教师的思考。因为小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了解体育是超出自己的舒适范围或对运动不感兴趣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比较明显的,接受运动的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采用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体育教学标准和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可能会放任体育爱好者过度运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不擅长运动的人容易受到打击,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对运动的印象更差,甚至导致精神压抑、痛苦,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基本了解每个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身体素质后,首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我们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为学生设定的目标是分层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而努力空间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可实现的目标指导下不断前行,获得成就感,培养运动兴趣,提高身心健康,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2.4 课堂上进行良好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只有学生喜欢老师和他们的教学方式,才能享受体育课。体育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改造集体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健体魄的各种体育活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给学生良好的精神慰藉,使学生愿意进行体育活动,进而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体育爱好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和探索,可以促进小学生提高体育水平,培养体育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开展多层次教学,激发小学生体育教学热情;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模式、提升小学体育兴趣等措施促进小学体育创新发展,促进小学教育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清.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视野,2021(01):91-92.
[2]付小杰.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7):11-12.
[3]龚秀华.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措施分析[J].高考,2021(18):165-166.
[4]赵佳佳.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研究[J].智力,2021(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