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精读引领课”导学案实践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江景瑜
[导读] 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依靠语文单元课本的现有主题,有效地整合课本课文,单元练习,单元活动和语言主题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地实践语言课程的整体备课和主题教学。

        江景瑜
        海丰县实验小学   广东海丰   516400
        摘要: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依靠语文单元课本的现有主题,有效地整合课本课文,单元练习,单元活动和语言主题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地实践语言课程的整体备课和主题教学。以单元为主题,并继续尝试多种课程类型的单元学科教学,努力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单元引言指出,在阅读文章时,学生应该用心去体验作者表达的感受,并想象作者通过场景或事物表达的感受。因此,本文在单元文本解读和学情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出主题教学下“精读引领课”的导学方案。《穷人》一课中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作者对于所体现的人性美,让学生们在文字中感受人物体现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引领课”;导学案;实践教学
        
        《穷人》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学生应该注重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不同人身上的品质所运用的写法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部分。教师要在单元教材分析和学习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课堂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穷人》精读引领课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穷人》+图书《中彩之夜》《穷苦人(节选)》《一个地主的早晨》
        (二)课时安排
        通过2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以及渔夫的质朴善良,学习他们虽然贫穷但是要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掌握文章内容,纠正读音。
        3.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4.学习图书《中彩之夜》《穷苦人(节选)》,深入体会对穷苦人们的品格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1.体会桑娜和渔夫虽然穷但是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感受文章中的“穷”所代表的含义。
        2.学习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深化对质朴善良品格主题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让学生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出段落。通读全文,认真阅读文中每一个字,联系上下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事情的起因,讲述桑娜在夜晚焦急的等待出海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事情的经过,讲述桑娜想起生病的邻居,准备去探望,结果邻居已经死去,桑娜把两个熟睡的孤儿抱回了家。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事情的结果,渔夫出海回家,得知邻居不在人世了,提出将邻居的孩子们抱到自己家里来抚养,与妻子的想法达成了一致。
2.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提出问题相互补充。
        问题:学生们可以思考题目穷人的含义,文中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们对文章的感受与心得体会,注重感情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也要训练学生们的概括能力以及总结文章主旨的能力,在精读课文中,这一环节的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3.人物性格分析,让学生们感受文章中的情景。
        ①文章中第一段表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在一个海边的小屋中,女主人公桑娜正在火炉旁补破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外面狂风呼啸,妻子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②文中的描写体会到了桑娜什么样的心理?
        (心惊肉跳)
        ③桑娜在深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文章中这里体现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夜深了, 丈夫却还是没有出现。
        第二层:插叙从这里能够看出思念丈夫,感受到家里的贫苦寒凉。


        第三层:桑娜为丈夫默默祈祷,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④桑娜去邻居家把两个孩子抱回来自言自语的句子体现了桑娜什么样的心理?
        (体现了桑娜紧张不安,不知道如何对丈夫诉说,却质朴善良的心理。)
        ⑤文章的结尾有何含义?
        (体现了丈夫和桑娜一样善良,乐于助人,虽然贫穷但是却闪烁着平凡的光芒,文章中虽没有“穷”出现,却把贫困的家境体现的淋漓尽致,将穷人高尚的品质描写的感人肺腑。)
        4.图书链接,学习迁移。
        (1)教师引导:穷苦人的高尚品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应该学习文章主人公的质朴善良的品质。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图书,自主学习图书《中彩之夜》《穷苦人(节选)》两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2)小组合作:从这两篇文章中挑选一篇,简要说说文中用了哪些语句描绘穷苦人的生活以及展现他们的人物性格?
        (3)预设问题:①《中彩之夜》中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父亲的“难”?②《穷苦人(节选)》中结尾父亲提出收养孩子既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料之外,为什么这么理解?
        5.再深入读读这两篇文章,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读出来了穷人的高尚品质,说说你的理由。圈点批注,画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6.写法迁移,会运用。
        (1)教师引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描绘了小人物最平凡闪光的人性,身边平凡人拥有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歌颂赞扬。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本子,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身边的平凡人的优秀品格吧。
        (2)教师点评,学生修改。
        7  .作业布置。
        阅读丛书《一个地主的早晨》。
        二、《穷人》精读引领课导学案设计的教学反思
        精读引领课设计强调敢于取舍,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中力求面面俱到的思想,要相信学生。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精读引领课提倡语文课堂应做到“一课一小得。”学完《穷人》一课要让学生学会人物描写以及用环境描写来衬托文章核心的表达手法。此外,精读引领课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课堂效果的反馈,学习了新知识后,课堂上教师会链接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文本,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同时也可以较快检验出学生在前半节课的学习效果;对于文中的语言训练点,教师通常会设计小练笔或说话环节。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比较清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比较清晰,为接下来的教与学就做了更好的铺垫。如果从 1-6 年级,每堂语文课都能做到一课一得,语文学科将不会演变成可学可不学的局面,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定然会有所改善。
        三、《穷人》精读引领课导学案设计的不足之处
        语文精读引领课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教师要设计好一堂精读引领课,除了钻研教材文本外,还需要阅读丛书或其他课外资料,找准文本之间的链接点。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备课来说,学习精读课文前期准备是要更加充分的;学生要较好地投入某一堂精读引领课,同样也需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后进生的实际水平,后进生本身基础就偏差,单篇学习可能都是推着走的状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需要多多关注后进生的进度,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四、结语
        语文教学是实现学生由“学过”到“学会”的转变,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精读引领课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中可能包含高于学生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内容,针对这些学生理解不了、欣赏不着的地方,教师应巧设教学环节,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只有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所在,才能够真正的学好语文这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郁浩华.小学语文实现有效教学的操作程序——以《穷人》阅读课为例[J].求知导刊,2020(49):60-61.
        [2]杨丽莉.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小说教学课例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
        [3]严振兴,高冬玲.点亮学生生活激活语文课堂 发展文化素养[J].语文建设,2011,(9):78-80.
        [4]何立新,王雁玲.基于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尝试[J].语文建设,2017,(2):27-30.
        [5]柯琪琪.小学语文主题环境下的单元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13-14.
作者身份证号:44152119830128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