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
广西百色凌云县加尤镇中心小学 533107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而应用题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所以,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和完成的关键性任务。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从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课堂实效,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加强对应用题教学的反思,不断完善和优化应用题教学,从而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真正还原
受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传统被动式教学的危害,所以纷纷采取新式教学方法,力争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真正还原,具体体现如下。第一,教师过度“放纵”学生自我探究,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科学引导;第二,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深入培养。主动探究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样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对此我们应认识到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真正做到充分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深入培养。
1.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同一类型的应用题集中在一起进行讲解,并让小学生记忆其中所涉及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该类型数学习题的训练。从表面上来看,通过这种应用题教学模式,小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解决该类型习题的方法。但是,事实上当应用题的表述方式发生变化,或者稍增加点难度,小学生就很难准确地得出答案,学生也仅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习题训练,并未做到举一反三,这也致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很难有效、长时间地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课堂上,并且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通常也不是很高,这将对应用题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往学生解答应用题兴趣不高,其中一个重点原因在于课堂教学气氛不佳,导致学生始终紧绷情绪,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想要转变这一情况,教师必须积极改良课堂教学氛围,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各种数学知识,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否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应用题解答积极性,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枯燥乏味,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应用题解答兴趣,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带领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产生“老师和我们是统一战线的队友”这一想法。长期持续这一状态,可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营造良好、融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始终积极配合教师解答各种应用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2增加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化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技巧化的教学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整理课程教学安排,专门为学生们增添几节应用题求解技巧的训练课。在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分享某一类问题的求解思路;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们渗透应用题的解题基本方法等,并布置一些相关类型题的训练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对应理论知识与求解思路的掌握情况,进而制定更为针对的训练方案;或者,教师在班级中设置一个应用题兴趣小组,由几名应用题爱好者担任小组成员,定期发放教师准备的各类应用题题型的解题大赛,其余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愿报名参加,最后教师将从大赛中找出求解思路清晰、求解方法创新、答题过程简洁明了的学生,让其将思路过程写在卷子空白处,并展示在班级的展示板上,以供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
2.3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增加应用题教学的难度
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师在实际应用题教学中,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增加应用题教学的难度,促使小学生逐层递进地掌握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技巧。在起初开展应用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置一些条件和问题都比较完整的应用题,以此让小学生准确把握应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可以巩固小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外,同时还可以促使小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产生浓烈的兴趣。当小学生可以得心应手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后,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学的难度,设置一些条件和问题并不是很完整的应用题,也就是开放型应用题。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应用题的理解,对应用题的条件进行补充,从而顺利地完成应用题的解答,并避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保障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提高学生自主反思及总结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自主检验反思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指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能够结合代入法、反证法等科学方法对求解进行论证,加深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率。首先,我们可以结合反证法加强学生对自主检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工程问题“某工程队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前15天平均每天修建160米,后10天共修建1700米,请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结合题目,学生很容易通过题意列式(160×15+1700)÷(15+10)=164(米)。此时,我们可以假设平均每天修164米,再结合题目已知条件,求得后10天共修建1700米,所以此解正确。其次,我们可以结合高年级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类型,引导学生结合习题训练等自主地将解决问题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思维导图,例如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按照知识点可以分为20多类,其中包含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年龄问题、正反比例问题等,同时每一种问题对应的知识点也不尽相同,以归总问题为例,在解题中我们要围绕总量进行求解,通过题目已知条件进行关系式罗列,最终求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高年级更是学生形成理性思考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严谨认真习惯的关键期。所以,作为本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高年级学生学情的前提下,不断研究本职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教学来验证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超越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张金花.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01):76-77.
[2]李福堂.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教师,2020(S2):56.
[3]杨发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33):141-142.
[4]马才红.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天津教育,2020(32):140-141.
[5]田小奇.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模式[J].家长,2020(3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