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育·美法——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张馨之
[导读] 在中职学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
        张馨之  
        中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老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要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根植于中职生心中,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对中职生道德思想和文化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职生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养,避免他们走上拜金、享乐的道路。在中职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应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微课、多媒体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当前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弱,欠缺选择美文的知识
        中职生大多的语文成绩较差,对中国传统文学不甚了解,甚至对学生必背的诗词也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大多数中职生阅读量较少,读书仅限于网文、漫画之类的,很少有人去读中国优秀的诗词文章。这就使得中职生缺少相关的文化素养,中职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二)老师对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没有充分挖掘
        中职学校的老师大都对中职生的文化素养这方面不太重视,只重视中职生是否将技术学好,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在语文的课堂中,只是引导中职生诵读传统的诗词歌赋,并不将传统的诗词歌赋的精髓挖掘出来。老师要将经典的诗词中的美育元素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对美育细细品味,感悟其中的感情,将美育转化为自己的内心的素养,再通过诵读诗词表现出来,从而完成美的体验[1]。
(三)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美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没有创新内容。老师只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传统诗词进行诵读,这样的方式无法吸引中职生的兴趣,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集中中职生的注意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传统文化根植于中职生的心中。
二、对于美文、美育、美法的创新
(一)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放开眼光对美文进行甄选
        老师应该引导中职生对传统诗词进行甄选,选择一些难度不高、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词,这些诗词都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我国古人对美的追求,中职生对这些诗词进行每一次的诵读,都是对灵魂深处的一次洗礼[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体现爱国情怀的诗词,如杜甫的《春望》、《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思乡、离别的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宏图之志的诗如杜甫的《望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等,以上这些诗可以让中职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让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优秀的文化素养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二)老师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
        1.老师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诗词中的德育美。在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孝亲敬长就是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的很多传统古诗词中都有体现。例如《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以及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这些诗词中都表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报答父母的赤子之心。中国的很多文化都体现了一定德育理念,如爱国之情、思乡之情等等,在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古诗词进行诵读时,一定会深刻的领悟到这些德育理念,这比老师在课堂中不厌其烦的说教更加有用,更加使学生感受到德育美。
        2.老师带领学生感悟传统诗词中的音韵美。中国古典的诗词都很注重音韵,与中国古典音乐密不可分,尤其在宋代,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把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古诗词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音韵美。
(三)老师创新教学方式,开动脑筋研究美法
        中国的一些古诗词都是晦涩难懂的,为了使学生更加的读懂这些古诗词,老师应该放弃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读懂中国经典的古诗词。
        1.老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经进行教学。现代的科技告诉发达,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老师可以上网搜寻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给学生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学生的想象力来感受古诗词的德育美和音韵美。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铃霖》时,可以播放《妆台秋思》这样的笛子曲,让学生沉浸在诗词音乐之中,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将诗词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
        2.老师在课堂之中应该放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讲课,然后对精彩的地方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创新讲课方式,不仅可以更好的使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中职生的心中,还可以提高中职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中职生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让中职生感受传统文化之中的美文、美育、美法,让传统文化根植于中职生的心中,让传统文化成为日渐喧嚣的世界中的一股清流,抚慰中职生的心灵,使中职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目标[3]。                  
参考文献:
[1]江利平.创新中职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教育现代化,2019,6(81):309-310.
[2]郭维峰.创新中职语文教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30-131.
[3]葛兰宁.美文·美育·美法——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