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何梅菊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联系是初中科目中重要内容,是具有成长性及社会责任性的学科,
        何梅菊
        贵州省黔西县金碧中学    5515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联系是初中科目中重要内容,是具有成长性及社会责任性的学科,其能够利用社会的常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并增长见识,提升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思路进行分析,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并结合实践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社会发展理念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本文以初中低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们不再只单单关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中时期是学生进行道德与社会教育的最佳时期,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就关于当前核心作用下初中道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现状提出了简要的分析与建议,并对如何高效的推动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作出相应的指导理论。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局限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知识点密集度较小,所以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知识点的设计,与社会生活的贴近程度更近,因此容易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2、专业教师教学经验缺乏
        首先,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具有缺乏性,由于道德与社会学科的知识体系简单,往往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设置上会选择相应的代课老师进行,主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并没有按照专业的知识形成属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体系。
        其次在教学知识点的把握上缺乏经验,对于与社会生活贴近密切的教学知识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同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往往也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先进性。
        3、教学形式落后
    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使得整个学习模式及学习思维之间的关联性缺失,造成整个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于教学形式之间的有效的创新应用。没有创新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举例法、讨论法等。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活用教材,增强生命意识
    教材的编著往往需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人为本,构建基于创新为主的教育教学思路,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我爱我的家》这一课时,课本中向学生介绍了生活中的常识,从情感态度、价值及知识的领域分析现有的家庭教育资源下的相关生活变化。针对学情、突破重难点。


        2、强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三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首先是自主学习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者这一角色,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对学生提出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问题的中心,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次是合作学习的环节,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不断的变换角色,一会儿提问,一会儿解释,一会儿协助,一会儿对于时事新闻进行分析,通过角色的不断变化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练习检测环节。在每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试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注意当堂检测与巩固提高练习,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领域中。
        在结合相应的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应充分的结合课堂教学的创新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不断的加强相应教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进而促进整体性教学思维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应静心设计并优化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前规划及指导工作,从实际运营的角度,分析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下,相应道德与法治与社会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化分析相应的教学理念,促进整体性教学思维的有效生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雷鸣.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2]王蕾.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教育观察,2017,6(24):125-126.
        [3]郑凤仪.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8(17):25-27.
        [4]陈风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132-133.
        [5]陈洁.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6]周丽云. 初中品德教科书中的法治教育内容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7]张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