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职考核提升学生素质满足新时代发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黄佐菊
[导读]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尽管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黄佐菊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0155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尽管高职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成为高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时代用人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考核评价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从近几年进入专科学习的学生人数来看,也在逐年增多。2019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其中专科483.61万人,而且专科人数占比逐年增加。那么,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高教育质量满足我国现代化、智能化、工业化发展用人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大批满足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新时代对高职毕业生素质要求更高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不断提出,在中国不断深入国际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却缺乏统一的专业认证标准,国内的一些职业资格认证缺乏国际认同,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1.1悉尼协议要求高职学生能够解决广义工程问题
        国际教育标准与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近的就是《悉尼协议》,协议从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七个方面对工程专业教育及工程技师认证提出了具体要求[1]。协议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能力以外还对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做出要求。
        1.2企业更强调毕业生综合能力
        随着技术进步,重复简单的劳动已经由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取代。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指标,职业核心能力包括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2]以外还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非专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创新革新等多方面影响职业发展的潜力,职业社会能力语言表达、沟通合作等沟通协作能力。查英华等人[3]研究发现职业方法能力学习意识、分析问题、创新意识、学习习惯权重较高,职业社会能力中身心健康、语言表达、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权重较高。
        2.现有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1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升级、工业转型的需求
        《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强调加快建设实施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纷纷“机器换人”,提升智能化、网络化及数字化,实现生产及服务的自动化。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发现,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工业转型的需求。
        2.2现有考核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现有的专业课程培养和考核的是相对“单一”专业能力,而上岗所需的是多种技能综合应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现有考核方式下,专业技能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生对于系统集成及系统化思维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中对复合人才的需求。
        3.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满足校企生三方需要
        在现代就业背景下,建立一套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可以从根本上弥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缝隙,实现人才的无缝对接,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3.1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可以贯穿人力资源管理权过程。首先,在就业初期,能解决就业初期毕业生“人找岗位”和企业“岗位找人”的矛盾。职业能力测评一般都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来确定测评指标,因此测评结果对于被试人选能否胜任该岗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由此做出录用决策提升了人岗匹配率。企业参照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具体指标,决定是否录用,录用后具体岗位调配。在后续就业期间的人才配置过程中,职业能力测评仍然能在人事调整方面充当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减少企业人才流失率。职业能力测评服务于整个企业用人选人全程,提高人才、岗位匹配率,提高双方满意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3.2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素质
        高职教育是比普通高等教育更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教育类型,无论是人才的进出口环节还是培养过程,都要强化与社会的直接联系,贴近人才市场。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实用型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能驾驭未来、引导新潮流的新型人才。
        建立一套依靠行业、学校、企业三方合力打造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可以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第三方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会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和竞争,形成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学生将成为教学过程最长效和最有力的监督和受益者,最终达到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3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通过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方式,2016届-2018届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分别为63%、65%、78%[4].
        3.3.1帮助高职学生建立其职业目标。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不强,在开拓进取方面的能力不足。因此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通过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可以找到高职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倾向,对他们能否在特定领域具有发展潜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为他们进行良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准确的方向。
        3.3.2帮助高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了解其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性,不会将目标定太低,也不会好高骛远。
        3.3.3帮助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确定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以后,通过职业能力测评方法帮助高职学生找到未来职业目标与自身现实之间的差距,并为弥合这种差距而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职业规划,最终达到目标。
        技术进步、国际化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对高职毕业生素质要求提高,毕业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外还需要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占有比足轻重。建立一套合理的职业能力考核体系能帮助企业找到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也帮助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Freeston I.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for Accredit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J].ISEE,2012:70-75
        [2] 高飞 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分析调查报告[J].现代职业教育,2015(13):36-37.
        [3] 查英华,朱春杉.《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20(11):54-58
        [4] 徐明灿,黄佐菊,余战波.实施职业能力过程考核及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J].教育,2021(1):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