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齐冬生
[导读]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化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从内心拒绝学习化学知识,
        齐冬生
        黑龙江省拜泉县第一中学  黑龙江齐齐哈我  164700
        摘要: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化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从内心拒绝学习化学知识,既无法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化学情感。所以,化学教师为了提高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首应先了解学生的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情感教育;其次,教师还应在教学时,从精神层次以及教学能力两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感教育;实施措施
        引言
        在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因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而获得更好的化学学习成绩。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不同,情感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充分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调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学习中。
一、 提升情感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效调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其在不同课堂中学习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积极情绪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反之,消极情绪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带来消极的学习体验。所以,高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首先应及时关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情绪的变化,通过情感教育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听教师讲解化学知识。其次,带有情感色彩的化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听课欲望,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疲惫,还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化学知识
        从高中化学中的情感教育来看,既包括学生的情感迁移也包括学生的情感感染。对于学生来说每当其对一件事物产生情感之后,就会将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内容上,从而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如果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课上让学生观看神奇的化学现象,当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后,再将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转移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上,就能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化学知识。
二、 将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策略
        (一)营造互动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氛围是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课堂氛围过于严肃、沉闷,学生会感受到压抑、恐惧和不安,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作为化学课堂的权威者,常常忽视学生的感受,甚至频频出现不尊重学生想法的现象。

基于此,在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可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高质量的、具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化学试验的直观体验中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激活课堂氛围。而在这一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也得以调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原因、学习内容以及如何去学。他们能够在学习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调整,在学习之后可以对自己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板书化学方程式时故意写错化学计量数,让学生去挑刺;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小老师去提问,在黑板上写化学方程式等等。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小组合作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探究主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并对其进行启发和点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逐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原电池”相关知识学习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橙子、西红柿,在课堂中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教具,让学生自主操作制作“水果电池”;在“乙酸”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去找出“水垢”形成的原因,并将厨房当作实验室,找出去除水垢的方法,同时将实验结果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中汇报出来。
        (三)引导学生突破学习思维定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新,将一些新元素融入教学中,以多样化的方法呈现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与原来的黑板板书完全不一样,在现代化社会,在教学中引进科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将手绘很难表达的信息都直观表达出来。此外,与原来的说教也不一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开展有趣的课内小活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或者进行小组探讨等,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了解新知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将自身的能力全面展现出来。毋庸置疑,这样必定可以获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目标,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渗透现状,遵循一定的原则,精心设置情感教学目标、营造互动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渗透效果,调动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不断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高中化学情感教育研究[J].情感读本,2019(35):17+37.
[2] 严海军.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9(27):12.
[3] 陈亚敏. 情感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D].河南大学,2019.
[4] 杨志.高中化学情感教育的教学研究初探[J].情感读本,2019(09):11.
[5] 卢勤勤.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情感读本,2019(0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