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郭巍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选择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获得知识技能是实验教学的关键。

        郭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湖北省十堰442100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选择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获得知识技能是实验教学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其重要性被更多学校、师生认可。科学教材、教参也逐渐完善,但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我认为可以做如下尝试,以增强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一、选择有层次性的材料,提高教学效率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弹力》这一课中就存在着一个材料的选择与安排。学生在前一课《力与运动》中刚刚认识了力,这一课就学习弹性和弹力,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课第一个活动“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有什么发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就十分关键。橡皮筋、钢尺、海绵、弹簧都是常见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可以明显观察到现象。但如果一次性提供给学生,粗略观察,学生很难有更多的发现。因就这四样材料,在课堂上,可以如下安排:先粗略观察,再选择橡皮筋和弹簧重点观察,最后针对弹簧进行研究,施力之后弹簧有什么变化,手上有什么感受?去掉所用的力,弹簧又有什么变化?手上感受又如何?通过这样抽丝制茧,学生会清楚地逐步理解弹性和弹力。
        二、改进实验材料,增强实验效果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的行进》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三张相同的小孔纸板排成一排 ,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光的进行路线。存在以下问题 :(1)用手电筒作为光源 ,虽然能聚光 ,但效果欠佳;可以将光源改为红外线,光线变得更集中 、稳定 、清晰 。(2)让学生同时固定三张纸板 ,并确保三张纸板的小孔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难度较大 ,操作不便 ;可以用新的材料替换小孔纸板,用红外线照射水雾和烟雾,可以清晰地看见光线是一条直线;(3)只根据纸屏上的光点就得出光沿直线行进,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比较牵强。因此,可以使用既能弯曲到任意程度又能被拉直的软管,透过软管的一端观察日光灯。学生可以自由检测在任意弯度的情况下,比较在什么情况下,光才能穿过软管,看见日光灯。从而得出光沿直线行进的结论。这样实验操作简便、科学,现象也十分明显。


        三、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重难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这一课,第一个活动就是点亮小灯泡。给学生的材料是两根导线、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虽然操作时很多小组都能点亮灯泡,但是真正明白将两根导线连到小灯泡的金属触点和金属壳上的少之又少,很多学生只是巧合碰到了但并没有注意观察。因此还认为是错误的连接方式导致小灯泡发光。这个时候,不论教师说什么,语言都是贫乏的,学生并不能真正信服。而再让学生分组操作一次,又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才能最快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利用实物展示台进行演示实验肯定是最快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材料都是最原始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且无法固定,一个人操作起来实在有难度。虽然可以利用电池盒、灯座。但这些会影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做了一个电路展示板,将电池两端的导线事先用胶带固定好,并且把灯泡和电池固定在硬纸板上,再把硬纸板放在实物展示台上,只需要学生观察导线连在小灯泡的不同位置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四、改进实验设计,增强实验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教师把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详细周密地告诉学生,甚至将实验现象和结论也公布于众。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述动手操作即可。毫无探究性可言。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形状》这一课,有一个模拟帆船进出港的实验,一般情况采取验证实验。教师告知学生:1.实验材料:地球仪和小纸船;2.实验步骤:先后在地球仪和桌面上模拟帆船进出港;3.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注意点。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述进行操作,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虽然进行得很顺利,不容易出错,看起来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并且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孩子缺乏兴趣。因为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孩子缺乏挑战性,没有真正地调动其思维,也就更谈不上探究性了。因此我设法将这一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播放一段帆船进出港的视频,引导孩子思考这一现象与古代看法产生了矛盾,孩子很容易得出是与“天圆地方”的猜想矛盾了。这时候请孩子针对地球的形状提出自己的猜测。接下来关键的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如何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重点提示孩子设计模拟实验。孩子很容易想到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用小纸船来模拟帆船。但这个实验还不够完整,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反驳了古代的哪种猜想?(天圆地方),因此我们还要通过什么实验对比来验证我们的猜测?”这一实验其实也是对比实验。孩子在第一单元刚接触了“慢头发霉”对比实验。所以这里稍加提示即可。
        小学科学是开发学生智力,探究性极强的一门特色课程,好的实验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让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