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预习设计案例分析与思考——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徐慧萍
[导读] 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特殊性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
         徐慧萍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一中心小学     351139
         摘要: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特殊性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对于相关的理论概念或公式无法很快地理解接受,由于课时的限制,单靠教师一周四、五节课堂授课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所以利用课前预习来服务教学迫在眉睫。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预习设计为例: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反思构建四个方面来探讨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预习设计  有效指导  农村小学
         
         【案例背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五上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特征,学会在平行四边形不同的底边上画对应的高,并且已熟练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特殊性不具备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对于相关的理论概念或公式无法很快地理解接受。为了减少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茫然和对相关知识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预习效果如何在于教师的预习设计上是否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所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一份基于学生学情并富有针对性的“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预习设计上。让学生在完预习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在不断练习中提升自学能力,从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创建既可以让教师减少繁琐的讲述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实现教学效率提高和学生进步的双重目的。预习不但可缩短学生之间学习基础的差异,还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预习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先学”这一原则最鲜明的体现,积极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是教师“以生为本”理念得以切实落实的标志,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预习单
         忆一忆: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      ),平行四边形同一条底上的高长度(     )。
         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
         猜一猜:教材第87页,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
         知识点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问题1: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表格。
         
         
         
         
         
         
         
         
         
         数一数: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平行四边形占了(       )个整格,(       )个半格,面积是(    ) ㎡;长方形占(     )个整格,面积是(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知识点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材第88页)
         问题2: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剪一剪,拼一拼:
         
         
         
         
         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    )剪开,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    )和一个(     ),再把三角形向(      )平移,就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用字母表示是(      )。
         知识点三: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教材第88页例1)
         问题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试一试:  S =ah
                   =(   )×(   )
               =(    )(㎡)
         问一问: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把它写下来。


         找一找:生活中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实际意义。
         练一练: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
          这份预习单包括复习、预习和检验三部分,其中“忆一忆”是复习环节,预习包括“猜一猜”“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问一问”“找一找”六个环节,“练一练”是检验环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自主学习和适度探究。
一、唤醒已有的知识
         “忆一忆”环节,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他们“找一找”的数学思维,寻找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例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参与学习的热情,还为课堂上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模型提供生动的、有价值的现实素材。
         二、激发自学的欲望
         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年龄特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预习。“猜一猜”长方形的花坛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相关的知识会增强他在学习过程的专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明析自学的目的
         数、剪拼、试、问、找、练等环节让学生带着预习单上有指导性的问题阅读课文,在不知不觉的任务驱动下从明析学习的目的,励志学好数学。
         利用“剪一剪,拼一拼”,将思维和实践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试一试”自主构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一模型的实际意义。“练一练”是让学生用预习中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理解,试着解决问题,在考查学生预习的效果的同时又给学生走向自主学习搭上拾级而上的台阶。
         四、探讨自学的困惑
         “学贵有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探索和反思之后, 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有自己的疑惑和独特思考。
         再者,结合“问一问”环节,让学生有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自学中的困惑,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真实外显。
         【反思构建】
         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若要让预习效果更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设计的质量。教师设计预习单时,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认真思考、与人交流、翻阅资料。
         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取生动的素材,为课堂的交流增强跃跃欲试的自信,使课堂变得活跃而高效。结合学校一年多来进行省课题《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践摸索,反思构建预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预习设计要联系前后学习目标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学习目标重点来设计与新课学习内容衔接得当的预习作业。这样学生课前的预习与课堂上新授的内容前后呼应,预习才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预习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会存在个体差异。在农村小学留守的学生居多,家长指导欠缺,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样的、分层次的既有指导性又有启发性的预习内容。对于优秀的学生,在预习内容设计上注重拓宽学习范围,引导他们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历史背景,思考相关知识背后承载的思想内涵,鼓励表达出自己内心独特的体验;对于良好的学生,让学生在预习教学内容的同时让他们读、画、查、注、议;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学生,重点预习基础知识部分,并从文本中做一些浅层次的作答,课堂上着重对其进新授知识的辅导,缩短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三、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预习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即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反馈,合理利用学生预习的成果,以学定教设置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的进度各课堂的容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这样既保持学生预习和求知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质量。上课前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检测学生预习效果,把掌握的预习反馈情况中进分类:学生已经完全明白的知识不讲、适当讲解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重点讲授学生不懂的有疑惑的知识。优化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在正式新授课中突破的难点和疑点,理解相关知识,拓展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预习设计要利于建立评价体系
         农村孩子多数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信心不足,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不吝啬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表扬和激励。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地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不会盲目松懈。 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还可以根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如:能完成预习作业前两项“温故知新”和“新课先知”;能在顺利完成预习作业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在预习反馈讨论中进行有条理地讲解;能查阅相关资料并乐于分享。实施自评、小组评、师评等方式,结合多方评价作用,逐级设立“红花绽放”奖励机制,以积极鼓励为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预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有效的预习指导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练就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使学生有志于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锦华.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单的编年与使用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
?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jjgzx19-092)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