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基金会筹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夏丹
[导读] 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兴起
        夏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兴起。随着教育经费支出的不断扩大,为实现基金会的筹资和发展需求,高校需要创新筹资模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本文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基金会在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等教育基金会如何通过创新筹资模式、提高捐赠收入提出具体建议,从而实现高校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基金会 筹资
        高校的教育基金会通过保值增值,服务于大学教育科研与发展建设。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承载的功能也逐渐多元化,如以往一样完全依靠于财政拨款已经远不能够满足高校的经费支出和进一步发展需求,丰富的社会资源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高校基金会作为高校对外接触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了引进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务院在国发[2015]6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做好筹资工作,为学校吸收更多的办学资金成为了高校基金会所面临的的最重要的挑战。本文分析高等教育基金会在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筹资模式。
         一、高校基金会筹资现状分析
        (一)高校基金会筹资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据统计,1980—2017年,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类捐赠收入累计总额高达773亿元,其中985高校基金会接受捐赠收入累计占比远超全国高校基金会的60%,在全国高校基金会中占据大半壁江山。仅清华、北大的捐赠收入就达到172.13亿元,捐赠收入累计排行榜前十名高校中仅有汕头大学与武汉学院为非985高校。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捐赠收入目前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大部分普通高校基金会的筹款并不理想,筹资能力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接收捐赠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接收捐赠的主要形式是现金捐赠和资产捐赠,这与国外基金会有很大不同。由于捐赠渠道不畅通,缺乏激励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美国大学的多种募资渠道。通过拍卖捐赠等方式筹资的模式在我国高校几乎没有。
        (三)筹资渠道较窄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教育基金会存在着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等特点。吸收捐赠成为基金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在绝大多数的高校基金会收入中,来自校友、校友企业的捐赠占据了很大比例,资金来源渠道窄,筹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高校基金会筹资创新模式研究
        (一)优化外部环境,调动各方资源。
        打造捐赠文化,提升品牌效应,从高校“走出去”。浓厚的捐赠文化是筹资的重要基础。首先,提高高校对基金工作的重视,将基金会的发展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其次,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让慈善工作走进师生的日常生活。再次,加大政府和学校维护基金工作的力度,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基金会的主要管理人员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承担,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停留在高校内部,习惯被动接受投资,没有实现从高校中“走出去”进行市场化运营,从而提升基金会的品牌效应,吸引外来捐赠。高校应该打破“盈利”和“公益”相互对立的传统理念,将基金会面向市场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创造品牌效应,拓宽筹资渠道。
        在基金会管理方面,选择专业人士参与基金会的管理和运作,比如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更科学地对基金会进行管理。另外,高校本身就有一批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方面资源,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基金管理顾问,使基金会的运作更加科学规范,并运用商业思维和市场化方式加强基金会的品牌宣传和推广。在基金会筹款方式上,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合理的筹款策略及目标。对目标市场及潜在投资者进行分析,研究捐赠者偏好,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学科发起募捐项目,有针对性地向潜在捐赠者筹款,提高筹款效率,在市场上利用其品牌地位和特色主动吸引更广泛的资金来源。
        (二)重视校友工作,维护持续捐赠。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基金会中,校友及与校友相关的企业捐赠仍然是捐赠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学校的特殊感情,校友是最大可能的基金会捐赠者。基金会应该将校友作为筹资的主要对象并加强校友管理。一方面,加强校友信息管理,凝聚校友力量。通过定期的校友返校活动、校友捐赠仪式、校庆活动等方式引导校友对学校持续捐赠。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通过定期组织本校学生参观合作企业、推荐实习机会、冠名捐赠、命名奖学金、企业定期在校宣讲等方式,为企业宣传和塑造企业形象提供一定的渠道,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互惠双赢,而非单方面接受资助。另一方面,基金会应该加强对于在校生的宣传力度,提高“未来校友”捐赠的可能性,可以利用网络、校园大型活动等方式对基金会的善举进行宣传,使学生了解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奖励的同时产生一种感恩意识,有利于在本校形成一种捐赠文化,从而增加这些“未来校友”回报母校的可能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筹资模式。
        筹资是一项专业技能比较高的工作,从制定筹资计划、落实筹资方案到开展筹资活动,都对筹资人员的能力有很高要求。筹资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资人员的能力和格局。专业的筹资人员需要具备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的知识,也要熟悉高校基金会的运作机制。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完成基金会筹资工作的制度保障。首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筹资激励政策,对于校友以及非校友的爱心人士来说,满足其社会声誉需要和自身使命的实现是重点;对于校内工作人员来说,可以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
         三、结束语
        高校教育基金会作为高校资金筹措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助力高校办学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筹资工作则是基金会工作的基础。在加大与校友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基金会的品牌效应以吸引外来捐赠,积极主动寻求捐赠而不是被动接受捐赠。基金会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通过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方式达到基金保值增值,进而实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夏丹(1985-),女,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七级职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事项的公告[Z].2019-03.
        [2]杨青.美国大学基金会成功因素分析及启示.中国地质教育,2007(1).
        [3]苏洋,赵文华.中美一流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比较与借鉴[J].高教探索,2016(3):53-56.
        [4]邓娅.建立大学筹款的激励机制.论配比基金的作用与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
                数学是快乐的
                新东中心小学五年级259班陈璟雯,指导老师:蒋小良
         数学是快乐的,我喜欢学习数学。
         我对数学充满了兴趣。数学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我们就进入了数学学习世界。如:在学习“0”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让全班同学吹泡泡,我们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老师问: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让我们知道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紧接着老师又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我们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我们说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我们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觉得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也增强了我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老师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老师让我们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我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让我们觉得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数学是生活化的,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教。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是要“动手”的。数学课中总有我们喜欢的活动,老师让我们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习“大家来锻炼”时,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校园让我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学习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我们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总之,我喜欢数学带给我的乐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