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莲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中学514471
摘要:新课改将核心素养理念提出后,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寻能够培养方法和对策。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感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在认识到社会责任感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组织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高效地获取基础生物知识的基础之上社会责任感等生物素养逐步提高并完善。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培养策略
引言
所谓社会责任,是指建立于生物学认识上的对社会、社会事物的解释、讨论和判断能力,对现实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人是群居动物,社会责任历来都是道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关心社会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可以提高青年公民的生态认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一、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从克隆羊开始,人们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将转基因、胚胎移植、试管婴儿等技术应用到服务生活中去,改变了生活,同时也引起一些争议。在生活中,学生经常听到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学习的知识与实践间的关系。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仅仅在于服务于社会,还在于改变社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逐步渗透社会责任感等素养,促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生活,进而使之树立创新意识与实践观念。少年强则国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后,学生能够结合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去生活,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
2.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工具书。学生很少会关注教材、考试外的东西,他们虽然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但是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不了解知识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培养要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理论联系现实,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使学生给予现实生活现象、问题更多的关注,让学生找到生物知识、学习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出生物教材与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生活中的事件,用生物知识解析社会现象和问题,让学生理解生活,并找到文化知识学习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例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上课,生物教师便将人工培育蔬菜的图片展示出来,问道:“同学们,工人们能够为这些蔬菜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环境才能够保证他们在室内也能够快速生长呢?”学生立即提出了光和空气,生物教师根据他们提出的这些展开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的讲解并将光合作用的原理知识讲解出来。当教师提出自己在室内养花的想法时,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并给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生物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指导生活,同时也为帮助他人排忧解难提供了理论支持。
2.2指导主动检索,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情形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时,教师也可以基于生物课程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中检索相关的社会现状,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基于生物的层面去关注社会事务,从而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社会时事展开教学,由此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生物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将近些年来明星吸毒造成的影响等争议性很大的例子引出来,促使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在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下,学生会对“吸毒”这件事情发表一些个人建议或者看法,生物教师可以由此引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的话题,并逐步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以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等知识点灌输其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毒品危害健康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促使学生自主提出“远离毒品”的想法。学生一旦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会被激发出来,进而将该内容传播给周边的人。
2.3丰富教学方法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需要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展。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不再只是单一进行知识灌输机械记忆,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当中。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要转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单单只是传授者和接受者,而要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学生打造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生物知识点的演示制作抖音、微课、动漫,编写诗歌等,生动形象的将书本知识进行播放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情境,来缩短学生与生物学科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任务的布置,通过下达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并给予奖励,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当掌握新的知识时也更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4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承担习惯
社会责任意识要建立在对社会的情感的基础上。在生物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使他们在情感驱使下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从更高的层次来讲,生物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源于社会,最终还要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所以,在生物知识和技能、学生情感和道德培养上,教师都要以社会为出发点,强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同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进行知识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既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使用生活化的素材来教学,又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形成辨别真伪、科学实践、热爱社会的能力。例如,利用教室黑板报和学校宣传栏定期展示环保小知识及相关图片;利用环境日等有关节日,观看环保专题视频,组织环保知识竞赛,制作环保宣传小册子等。学生在浓厚的环保宣传氛围中充实了环保知识,激发了保护环境的欲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城乡清洁活动,到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工作,并参与清除广告贴纸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实践的同时,意识到环境保护需要从小事做起。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其他素养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不仅高效地获取了生物学科知识,还使得他们能够将获取的生物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蔡芳芳.高中生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D].延安大学,2020.
[2]陈建科.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7):159.
[3]吴晶晶.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