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 促自主探究——Dream一课实践案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婧
[导读]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王婧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背景导读】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课堂已经全面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自主探究创造的“无死角”课堂。而通过实践发现,结合了信息技术的英语故事课堂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课就是一节在智慧教室条件下实施的英语故事课堂的探索。基于本课的实施和探索成果笔者对英语故事课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有了新的进展和发现。
本课为Join in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Dreams中的Part 3a Listen to the story and mime the actions。单元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梦。本课为动作故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一些动词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梦,完整生动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梦。本课的前期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的重要句型I often/sometimes/never dream …/of …./ He often/sometimes/never dreams …/of….
【课堂实录】
步骤1:Lead in(导入)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学习方式.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a group competition. There are 8 groups. In this class, you should try to say correctly, say emotionally and say creatively. Are you ready for the class?
Ss: Yes!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评价标准,激励他们产生与组员的正相互依赖。
(2)以旧带新。
T: What does Toby often dream about?
S1: He often dreams he can fly.
S2: He often dreams about Pat.
S3: He often dreams he can swim.
T:Yes, maybe. Now, let’s find out what is Toby dreaming about.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起旧知和新知的关联。这样能够自然过渡到今天课堂的主题,同时也发布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回答问题。
步骤2:Learn by yourself(自学)
T: Please learn by yourself. You can use the iBook. When you learn the story, you can listen to it and check the words you don’t know. Here we go!
Ss: OK.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媒介,让学生检查刚才的自学结果,有意识地查漏补缺。
(2)Exercise 2(练习2)
T: Now let’s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sentences.
Ss: OK.
T: (Check the data on “Questionnaire”): I can see you have finished the exercises. Most of you did a good job. But pay attention to Picture 7, can you read Picture 7 together?
Ss: You open the window and hide behind the curtains.

[设计意图]:利用问卷星,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和学生整体答题的情况,并可以以直观的图示的方式呈现。
(3)Exercise 3(练习3)
T: Great. Now let’s go back to the story again. So why did Toby wake up?
Ss: Because there is a monster.
T: Wonderful. And why did the monster jump out?
Ss: Because the monster think Toby jump out of the window.
T: Excellent, the monster thinks Toby jumps out of the window.
[设计意图]:在前两项练习的基础之上,提出两个总体性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重新审视整个文章,检验自己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使用文章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应用这些新的词和句子。
(4)Exercise 4(练习4)
T:Now let’s act the story out. Please try to say emotionally.
Ss: OK.
T: Let’s begin!
Ss: You’re fast asleep.
T: Great! But can you add some voice?
Ss: (Snore…)
T: Yes, you can snore. Now let’s start again!
Ss: You’re fast asleep. (Snore…)
   Suddenly you wake up. (En?)
   The door of your room opens, and you see a hand of a monster. (The sound of a ghost…)
       …
       You close the window and go back to bed. (Phew…)
    T: I love your performance.

[设计意图]:全面综合检验学生的掌握,让学生感知如何才能用声音让一个故事变得生动起来,为后面制作自己的视频做进一步准备。
步骤4:Extension(拓展)
T: Now there are two tasks. Task one: You can change this story by using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bank in iBook. Task two: You can create a new story. You can choose one task and make an iMovie. Then you can upload your iMovie on padlet. Try to be creatively, OK?
Ss: OK.

T:Have you finished? Now you can choose the movie you like and vote for them through padlet.
Ss: OK.

教师展示得票最高的两组同学的视频,并引导其他组一起效仿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文中有关梦的动词短语及前期学习过的句型,来创编有关梦的故事。引导学生由浅层次的习得和迁移向深层次的创新应用转化,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基于同伴评价,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生成。在此环节中教师也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分级设立任务,让学生通过制作视频,展开自己的想象,感受做梦的美好。
【案例评析】
本课的主要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基于iPad电子资源和多种App应用,开展移动式探究、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各种任务,及时的反馈随时掌握自己学习情况。通过同伴评价,促使学生反思能力的生成。
(1)本课设计以学习认知加工的过程为内在引导,层层递进。Bloom等人在认知学习领域中把教学目标分成六大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即以学生的思维活动带动课堂活动,让教学活动衔接自然,课堂有坡度前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2)基于任务的移动探究、协作学习、实时反馈的评价、同伴评价。本课的设计中没有进行彻底的任务法进行教学,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视频短片,通过这一任务,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任务下用语言做事,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教师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五个基本步骤来完成本课中的任务即Ideas:第一步I=Identify 发现问题,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前任务:与你的搭档一起画一组以“梦”为主题的连环画,学生要经过探讨决定任务的主题是画出一幅有情节的梦境。第二步 D=Determine,决定相关信息,加深了解。课上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完成本任务所需的语言作为储备,同时课文也可作为范例进一步帮助完善故事。第三步E=Enumerate,列出备选方案,预测后果。在本课中,教师是在未解决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漫画的,所以会出现自己准备的漫画上课时无法用英语表达而无法进行的情况,为此,我给学生们做出备选方案,即可以放弃准备好的漫画,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对课本进行改编来完成任务,而是否要改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预设。第四步 A=Assess,评估场合背景,做出初步决策,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内容试着完成自己的视频,第五步 S=Scrutinize审查整个过程,进行必要的自我纠正。对最后生成的视频进行小组集体修正。
(3)在智慧教室环境下,以iPad为教学媒介,基于电子教材,进行自主的、主动的、探究学习。本课中的所有环节都依赖iPad这一媒介,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Bloom, B.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1: The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1956.
作者简介:王婧,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英语教师。2017年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2017年获“湖北好课堂”湖北省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6年获湖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 2013年获武汉市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2017年作为主编出版《小学批判性思维教程》;2017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2012年在《外语教育》上发表文章;曾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2014年、2016年分别承担武汉市个人课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