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珍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030012
摘要: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学多环节的契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与追求。地理学科作为初中学段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初中地理学科为研究对象,从课前预习、课前导学、课上教学、课后评价、课下作业五个角度做教学研究,力求在变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为初中地理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注入有效教学色彩,让初中地理课堂整体带有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集合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融合了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而言,并不乐观。学生不擅长地理学习,甚至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激活地理课堂,实现有效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就要想发设法“抓住学生的心”,将有效教学的种子埋入地理课堂。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初中地理教师要把握教学多环节,从以下角度入手:
一、优化课堂预习,初步认知,知识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种,分别为机械性学习以及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内容,能够掌握其内在联系,实现自主性的有意义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预习是第一步。需要学生能够在预习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机械的地理数据、地理名词、地理术语等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在预习阶段掌握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分布、规律、成因,这样学习的主动权才会还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在探知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实现知识的初步建立。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有效操作有效预习这一环节呢?需要地理教师在都备课阶段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貌和框架,设定预习目标,确定预习任务。
如在学习“气温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做如下预习设计:
(1)明确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会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能够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上述任务给学生参与地理预习活动鲜明指示,让学生有方向且有效率的进行预习活动,这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二、趣味课堂导学,激活兴趣,做好铺垫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它将直接影响这个课他那个的情绪、节奏和氛围,从而影响该节课的有效性。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就要针对地理教学内容,善用多种导入方法,有效导学,为后续的地理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导学讲究“承上启下”,要求教师能够在导学中承接上述学生预习、启发下面教师教学。
如在学习“首都北京”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先为学生播放一音乐作品,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欢迎你》等,让学生跟随者音乐旋律,一起唱起来、动起来。这时搭配各种北京图片,分享背景的全景。学生的思绪被充分调动,兴趣满满,他们很想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期待着等待着后续的教学推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铺垫教学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效课堂教学,激情互动,多元对话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互动,是一种教学对话。即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原有初中地理课堂的单向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和谐共生关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的方式,和学生之间趣味互动。在互动与对话的过程中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能够让课堂始终处于有效且趣味的氛围之下。
如教师可采用悬念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与地理知识对话。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七律·送瘟神》这首诗吗?”、“这首诗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你们信不信坐着不动能够日行八万里?”,这样的趣味问题情境创设,能够让地理课堂充满神秘且趣味的色彩,从而活跃教学。
再如教师可采用故事教学法,故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者无形的魅力和吸引力。一些真实且趣味的古诗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从而从侧面辅助地理教师有效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如在进行“天气”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草船借箭”、“火烧葫芦峡”的三国古诗,让学生体会到“知天文、晓地理”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此外,初中地理课堂的地理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还包括小组合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初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在创新教学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变化课后评价,关注过程,注重素养
课堂评价,是一节课的“收尾”,是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以及老师地理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点评,具有肯定、激励、指导、反馈等多重作用。在原有的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更注重结果性评价,以学生的初中地理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一些学生也会为了提高地理成绩而产生强制性地理学习行动,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降低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为改变这一评价现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可开展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开展评价活动时要注意循循善诱、多多鼓励,有效引导。
如我建立了地理课堂教学手册,每节课会统计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计入评价组成中。同时,面对学生的成绩,我采取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做自我评价。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推进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纠正。且在我的有效鼓励下,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地理学习,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顺利提高。
五、改革课下作业,实践参与,增加兴趣
提起作业,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堆积如山的习题集,学生的完成积极性不高。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也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改变学生对地理作业的态度,让作业更好发挥教学辅助作用。
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变化地理形式,设计时间性作业以及中长期作业,借助作业来促进学生有效地理学习,以作业来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第一,常规性作业,常规性作业是对本节地理所学知识的巩固、掌握和深化,一般选择对象为配套练习册的部分作业;
第二,时间性作业,即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在实践操作之中进行地理知识学习与理解。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利用橡皮泥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要求模型有山脊、山谷、鞍部等。再如教室可以布置调查观测类作业,如让学生调查附近农村土地的利用情况,调查所在城市的绿化情况等。这变化了地理课堂的作业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地理学习,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也是优化地理教学的重要举措。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要做好地理教学双边活动,要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感受到学习、想象、思考的乐趣,学生才能够进入地理世界,实现有效地理学习。为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做好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变革,为构建高效课堂迈出步伐,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成慧.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3):67-68.
[2]邹璇.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强化学生体验感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6):51-52.
[3]张建萍.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化革新探究[J].学周刊,2021(13):129-130.
[4]陈俊平.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积极整合的方法研究[J].求指导看,2021(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