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陈启江
[导读] 在进行高效体育教学的时候,应当将教学的重心逐渐转移到针对体育精神的培养
        陈启江
        恩施州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在进行高效体育教学的时候,应当将教学的重心逐渐转移到针对体育精神的培养,进行体育实践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同时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精神。针对体育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讨论,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精神;培养策略
        引言:
        从古至今,体育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中国体育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代的体育形式虽然和现代的体育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的体育精神其实就是对从前体育精神的继承与创新。而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场所,应当将体育精神进行不断的传承,让更多的学子认识到体育精神所带来的好处。体育精神所包含的团结、勇敢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学生们读多少本都学习不来的,只有深入参与到体育实践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体育精神的伟大之处。
        一、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体育精神培养的原因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大学都会开设体育课程,可以说体育伴随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体育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进行体育活动时总结出来的一种实际经验或者是一种品质,体育精神对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精神并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也不是一种新兴精神,而是一种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洗礼,通过几百万人的不断总结而得出的真理。体育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精神,不如说是中华儿女优秀传统美德的一种沉淀,对后人的品质塑造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今的很多高校都将体育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高校进行体育精神培养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体育精神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品质以及思想道德[1]。另一方面,体育精神还可以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体育精神中所包含的坚持精神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一剂良药,通过深入了解体育精神,学生们也会更加深刻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对学习的真谛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
        在体育精神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必胜,每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在参与体育活动时都是竭尽全力,抱着必胜的态度去进行体育活动。因此,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是希望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的学习到必胜这个概念的精髓,必胜这个概念表面上看其实对比赛结果的一种执着,但是深层次来说,其实是一种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会碰见大大小小的困难,因此具备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以及精神品质就变得尤为重要[2]。
        (三)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高校都存在着体育文化,促进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建设是构建美好校园的一个必要措施。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物质文化。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灵魂,体育制度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基石,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保障。想要建设好体育文化,就必须重视起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而进行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体育精神。因此,高校进行体育精神培养就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高校在体育教育中进行体育精神培养的策略
        (一)加大对体育精神的宣传力度
        目前在的很多高校中,对于体育精神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强,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学校的科研以及教学能力而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建设,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要重视起体育文化建设。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精神的宣传力度,让体育精神走进每一个师生的心中。首先,高校进行体育精神宣传的重点对象是教师,因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心骨,只有教师充分理解体育精神,才可以更好将体育精神传授给同学[3]。另外,高校应当定期开展讲座,并且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到讲座当中,让师生们通过讲座对体育精神实现进一步的了解。最后,高校在进行体育精神宣传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更新学生们对于体育的认知,人们对于体育的传统认知就是锻炼以及体质提升活动,但实际上体育其中包含的体育精神可以给学生们带来精神上的益处,高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应当要突出这点。
        (二)宣传过程中秉持知行合一原则
        知行合一原则应当始终的贯穿于体育精神宣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体育精神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次,还应当更深入参与实践过程中。在理论知识宣传方面,高校可以将体育精神的相关理论加入教学课程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体育精神的理论知识进行直接的学习。另外,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学校开设宣讲会,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光在理论层面上了解体育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不通过实践的理论知识也只是虚有其表,无法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因此高校在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之后还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继续了解体育精神。针对实践这方面的宣传,高校应当重视器材的建设,积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体育环境,并定期开展体育节或者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体育精神的真谛。
        (三)在体育精神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指导性,而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体育精神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当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在进行体育精神理论传授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并且接受知识程度也不同[4]。此外,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应当结合学生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最后,在进行体育精神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的特点而选择最合适的授课方式,比如户外授课、情景授课的等方式,不能不根据课程特点盲目的采取教室授课的方式。
        三、结束语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和体育有关的课程,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这些高校在开设课程的知识忽视了对体育精神的宣传。如果高校不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就会导致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个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课程。但实际上体育精神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学生们的心灵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各个高校应当将体育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高校教师也应当掌握相关理论以及专业知识,致力培养出德、育、体、智全面发展的国家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力研.历史进步的精神杠杆--古奥运会之后的"体育精神"及对历史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7(08)
[2]钱宏颖.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文化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浙江大学为例[J]. 浙江体育科学, 2020(1):63-67.
[3]李可兴,黄晓丽.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09)
[4]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