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育钦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梅林中学 广东梅州 514445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创造主动探究的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求地理学习的高效。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地理是初中生认识世界的基础,学好初中地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全体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主动探索,首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内驱力,主动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要列举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评论其他同学的说法,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和他人、教师一样的地位,特别是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
(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有了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勇气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铺向成功的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要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想法不完全,也一定有可取之处。
(3)教师要培养学生想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了想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学习。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让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课堂上要始终贯穿“神奇或太奇怪”这一主线,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设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以良好的自信情绪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能学、会学的心理优势,消除畏惧、紧张心理,变为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真正树立依靠自己的能力学好地理的勇气和自信。
1.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教师用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引趣。地理课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注重艺术,必须合乎规范,准确、精练,通俗、幽默,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才能掀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浪潮。
3.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让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对地理的兴趣会渐渐提高。
4.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这是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源泉。要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时,我安排了一组黄河的照片对比黄河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研究、了解,然后向大家讲解。
这样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达到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营造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质疑的条件。所以,对于中学地理老师来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其次,地理教学还需应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教给学生应该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性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准确和深刻的问题,全体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质疑方法,有利于提高主动学习效果。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主体亲身参与,并且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手绘地图比赛。手绘地图比赛来考査学生的动手能力、绘图能力及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手绘地图也可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开展手绘地图比赛时,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考察所在区域的方位,熟悉考察区域内的街道、房屋、河流、山脉等,然后根据所要绘制的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把所要绘制的内容展示在纸上,并且在地图上标明比例尺以及方向等,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地图。通过开展手绘地图比赛,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喜悦,而且可以提高绘图能力,加深对地理概念的记忆。在绘图比赛中给表现优秀的同学一些奖励,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对于地理教师来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主动学习。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任。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相关问题,让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和创新学习的思路。根据初二地理教学的特点,笔者经常应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第一,歌诀法。在记忆我国主要山脉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歌诀,比如东西走向有三横,中昆秦,北天阴。东北—西南有三撇,湘桂粤赣夹南岭,八八四四第一峰,珠峰傲立中尼境,喜马拉雅弧形山。东北—西南有三撇,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中间横,兴安太行巫雪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产生记忆相关地理内容的兴趣,并且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图像法。地理属于承载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具备较强的地图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用图、绘图、识图和看图,这样可以把相应的知识图像化,并且达到图文结合以及以文析图的效果,对于中国行政区划分以及地球的公转等知识内容,都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学习。
第三,观察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内容,进而联系课堂中了解的地理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以及实际成因,通过掌握正确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可以把地理学习生活化,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让学生切实减少负担。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平等、和谐以及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主体性。在愉悦和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传授地理技能和知识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情感教育内容,给予学生理解、尊重、激励以及关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信心。
结束语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策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看到自学的效果后,就会主动投入到自学过程中,可以促使自身提高地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基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J].郭晓玲.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0)
[2]“五步主动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田莉.基础教育参考.2018(24)
[3]刍议如何转化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方法[J].郑国梁.考试周刊.2017(87)
[4]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J].钱耀明.科普童话.2019(31)
[5]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宋睿.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9)
[6]初中地理教学关注自然与社会的思考[J].曾进忠.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4)
[7]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J].李翠琴.考试周刊.2018(49)
[8]试析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J].周波.知识文库.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