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厌学物理的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左建敏
[导读] 广西百色市西林中学始建于1956年,作为当地的龙头学校
        左建敏
        百色市西林县西林中学   广西百色   533599
                                
        摘要:广西百色市西林中学始建于1956年,作为当地的龙头学校,全校近3000名学生,生源有超过半数是来自乡镇的学生,据统计,壮、苗、瑶、仡佬、彝、布依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60%以上。由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等原因,学生的"厌学"问题相当严重,而物理学科更是薄弱科目之一,我校物理备课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少数民族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和厌恶物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物理;学生厌学;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薄弱
这类学生小学时数学基础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导致上中学后的物理学习产生困难,表现在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进程,课后作业无法独立完成,自己做就不知道从何下手,除了胡乱填涂选择题外,其它就交了白题。这种情况在学困生、厌学生中普遍存在。
        2.学生的畏难情绪
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先学习形象思维的物理概念,如速度、噪声、光的反射等,继而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如密度、压强、功等,习惯于形象思维方式的学生,突然转变为抽象思维,转不过弯的学生对新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不太喜欢做实验,这类学困生在实验课时常常是袖手旁观,。要学好物理,学会观察和会做实验是最基本的技能,学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数据、得出结论的。
        二、家庭方面
        1、家长缺乏关爱与陪伴
西林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乡镇家庭迫于经济压力选择外出务工,我校留守学生499人,占比学生总人数17%,其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学生。家长除了每月寄生活费外,与学生的沟通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一小部分家长与学困生是零沟通,家长打工劳累不能经常指导孩子,也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和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打工的父母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孩子就可能从“学困生”沦落成“厌学生”。
        2.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部分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放任自流,家长不管,班主任管不了,作为科任教师更是不敢管,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一部分家长受到“贫穷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读书无大用”、“多读书不如早赚钱”、“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等功利主义的错误思想,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滋生了厌学的思想。
        三、教师方面
学生厌学,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师是有很大责任的,如何改善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尝试:
        1.以风趣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应体现出教育者的机智和幽默。例如,把“超声”和“次声”可比喻为:短跑后人的呼吸是急促的,即每秒呼吸次数增多,像“超声”; 走动的恐龙,虽然运动速度慢,但力量很大,极具破坏力,很像“次声”。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以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
如果一个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一种艺术般的享受。


        3.以有趣的物理典故满足学生的求知乐趣
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现代的N大发明,国之重器、工匠精神,等等。讲授神秘、有趣的物理现象、故事可满足学生求知欲,例如欧姆用十年的时间研究发现欧姆定律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发明报告之路,从而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4.充分利用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操作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才能观察到物理事实,掌握物理知识,许多时候,物理实验、物理现象是很有趣的事情。
        (1)用简单易行的实验导入新课
上课的前十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黄金时段,比如,实验引入,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会更加清晰。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问学生铁道游击队趴在铁轨上就能判断日本鬼子的火车的远近呢?当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时再引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样的学习效果会得到很大提高。
        (2)用趣味新奇的实验开展教学
在讲授"大气压"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让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这个物理现象:水没有流出,纸片也没有掉落:再引导学生是什么力量顶住了纸片和水,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再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步一步深入,学生对物理课就会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四、物理“厌学生”的转化
就物理而言,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校物理备课组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及策略如下:
        1.建立物理学习兴趣小组
建立物理学习兴趣小组,我们尝试过以同民族或同寨为组建条件,相近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有利于学困生、交流与合作,教师根据他们的实际,落实分层教学。我校每位物理教师基本上每天会安排一个班的学习兴趣小组进行趣味小实验,比如制造彩虹、潜望镜的制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等小实验让兴趣小组参与进来,动手起来,在快乐笑语中的氛围中培养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开展一师一帮扶活动
开展一师一帮扶活动,建档立卡户的每位学困生都有专门的帮扶老师,责任教师每周至少与帮扶对象谈话一次,每月的月考后谈话一次,帮助查漏补缺和学法指导,教师的关心和热情,学困生、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得到转变。
        3.指导厌学生学习方法
没有计划,没有目标,不预习,不复习,这是厌学生的一大特点,人在教室心在外,坐到教室就犯困,出了教室就象一条龙,很多的"学困生"、“厌学生”的成绩不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而学法指导是许多教师的短板,如何明确"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诱导学生的“新发展”,是每位教师值得、应该去探索和掌握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有想回答、能回答的欲望和能力,让学生在成功的鼓励与表扬声中,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4.建立厌学生成长档案
根据平时的测验、段考、期考的成绩,设置进步奖;把学困生、厌学生的成绩与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根据成绩提高的程度,并及时给予鼓励。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存在着学校教育,就会派生学困生、厌学生的问题就,而其成因也是多元复杂的,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建立”学困生“和“厌学生”的成长档案是一个经过实践证明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
        结语: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厌学的成因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探讨学生厌学的成因与教育对策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和教育价值的话题,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接龙,来共同探索这个话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期待这样的教育春天。
        参考文献:
        [1]开青青. 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正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3):P.10-10.
        [2]王瑀.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与对策[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4):334.
        [3]孙树祥. 少数民族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及应对策略[J]. 新教育(海南), 2020(1):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