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宗邮
[导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
        王宗邮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孟沙村孟沙教学点 533032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教学,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还可以开展生活化主题的写作,来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体验;认知;情感
        引言:
        小学生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培养和塑造,通过各种教学契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通俗易懂,也可以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的实用性。针对小学生的写作现状来说,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等问题,这都与学生缺乏生活认知和生活体验有关,因此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要通过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的认知与体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积累生活化素材
        小学生写作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写什么,当给出一个命题时,不知道该写什么,缺乏写作素材,是很多小学生的通病,这主要是学生缺乏积累素材的意识,没有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小学的写作,通常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或者描写生活中的人、事、物,或者叙述生活中的事件,表达人、事、物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和自己的所感所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意识,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生活现象,丰富自身的认知和体验,掌握事物特征,升华自身的体验,从而积累丰富的素材,在进行写作时,有事有物可写,有相应的体验可以表达【1】。
        积累生活化素材,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一方面要加强对生活现象的体验,认知主要是对生活现象的表象进行认知,而体验主要是对生活现象的内涵进行认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引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比如观察一朵花,它的名称、形状、味道、颜色、大小、组成部分、功能作用、生长环境、特别之处,这些就是表象的认知,而花朵带给学生的感受,被赋予的精神内涵,就是内涵的认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表象的认知,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总结自己的内心感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进行写作时,可以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实现抽象和具象之间的转换,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使学生把抽象的阅读内容,对应为具体的事物现象,而在写作教学中,可以把具体的事物现象,抽象为文字内容的表达,这一思维能力的转化,需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小学生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小学生形成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把知识内容转化成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内化阅读内容,外化生活现象的能力【2】。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不可分开来进行。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阅读内容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情境事物,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积累表象素材和情感素材,同时把阅读内容,转化成真实情境,通过情境和内容的对应,使学生感受写作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等产生的效果,从而内化各种写作的技巧,然后在开展的写作教学中,对素材、思想感情、各种技巧等进行借鉴。同样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于提供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触发学生的经验与感受,从而从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出发,来进行写作。
        比如在教学《翠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感受文章描写翠鸟的生动形象性,笔者在多媒体上出示了翠鸟的多张图片和多段视频,使学生对比阅读内容,深刻的感悟到文章描写的精彩之处,如“翠鸟蹬开苇竿,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教师出示视频课件,使学生感受到翠鸟动作之快,并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种写作的技巧,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在描写中的有效运用。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提供几个描写情境,如“小鸭子两脚叉开,把脖子使劲地向前伸得很长,挺着胸脯,撅着小屁股,左一摇,右一晃地扭动着胖乎乎的身体向前走着”,加深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然后提供一段“小鸡啄米”的情境视频,引导小学生发表自己在看完视频后的感受,有学生说小鸡啄米速度也非常快,有学生说小鸡像是在跳舞,通过视频情境,触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引导学生模仿文章对翠鸟动作的描写方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小鸡是如何啄米的。通过以上几段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完成了内化阅读和外化表达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主题写作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要以生活化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可以实现对生活现象的提炼和升华,使学生通过生活主题的写作,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实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的升华【3】。比如班级里最近发生了什么新奇有趣的事,校园里或者同学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哪些即将到来的节日,学校组织了哪些主题活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或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使学生感触较深的事情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主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和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也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置写作主题,比如六一儿单节将近,学生们都想怎样度过这一天呢?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我想这样过六一”为题目,表达学生的心中所想。比如端午节即将来临,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内容,观察本土的端午特色,有哪些风俗习惯,家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引导学生积累端午节的相关体验,然后在端午节后,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升华。总之作文主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受到熟悉和亲切,通过作文主题,触发学生的相关记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话说、有情表,并通过思想感情的升华,实现对学生性格、品质、价值观等的塑造。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积极、灵活的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梅玲.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文理导航,2019,5(18):25-26.
[2]郑惠.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0,10(10):56-58.
[3]肖小梅.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师),2019,6(8):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