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明堂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孟沙教学点533032
摘 要: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简便计算的牢固掌握,当学生在面对数学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从而实现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分析小学生简便计算错误的成因,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简算意识,明晰简便计算定律,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形成正确解题思路,要强化多种运算练习,提升运算能力,还要做到灵活恰当运用简便运算,提升运算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纠错对策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纠错对策
引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计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帮助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简便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小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的时候,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从而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学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成因,并且采取有效的纠错对策,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
1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
1.1对简便计算的概念和定律缺乏正确认识
简便计算属于一种重要的计算方式,与一般的计算方式相比,小学生在借助简便运算进行算式计算的时候,能够使繁琐的计算变得较为简洁,缩短了计算所需时间,也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所以非常适合小学生运用。但是一些小学生在运用简便计算的时候,会出现频繁出错的问题,导致简便运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一些学生没有准确认识简便计算的概念,总是不分题型的滥用,反而导致算式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出现了计算错误,还有的学生对简便运算定律存在混淆的问题,比如对于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方法的关系缺少清晰认识,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定律,必然也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1]。
1.2受到固定计算思路限制,易受干扰性错误诱导
小学生在长期的计算学习过程中,随着对数学题目的不断解答,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计算思路,从而可以快速计算解答同一类型的计算题,但同时学生也会受到固定思路的限制,不能灵活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这样由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那么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难题。简便计算的运用就是为了对计算过程进行简化,那个学生可以轻松高效的解答问题,比如“凑整”就是一个很常用的简便计算思路,但一些学生可能会受到这一固定思路的干扰,导致计算方向出现错误,影响了计算准确度。
2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纠错对策
2.1树立正确的简算意识,明晰简便计算定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开展,为了让学生避免出现计算错误,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简算意识,这样学生在分析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确保最终取得良好的计算效率。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让小学生学会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数学计算,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学题目,理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思考运用合适的简便计算定律,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学生主体的思维运动,这样通过让学生明晰简便计算定律,最终一定会搞笑的解决数学问题[2]。
2.2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形成正确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教师在简便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进行算式的设计,要确保有一定的难度,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从而逐渐形成正确解题思路,找到合适的简便计算方法[3]。例如,设置题目:25×4,24×5;100÷25×4,100÷(25×4),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题目之间的区别,明晰解题思路,才能正确运用简便计算方法,比如25×4=100,24×5=(20+4) ×5=20×5+4×5=120。
2.3强化多种运算练习,提升运算能力
对于简便运算这一数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运算练习来实现,要在解答计算题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有效的锻炼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简便运算加深印象和掌握,应该探索多种练习方法,比如,通过传统上的重复训练方式,促使学生加深对“多加要减去”“多减要加上”这个思想的印象,将“凑整”意识成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一种敏感自觉[4];还可以开展对比练习方式,对于那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相似知识点,可以设置两道类似的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中的区别,分析易错点,这样通过研究异同点,就会对简便算法的正确运用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些学生在计算题解答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粗心大意,错误运用运算符号,导致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对此可以针对性的开展判断对错练习,列举学生平时在做题时暴露出来的一些易错题,如125×32×25=(125×8)+(4×25),引导学生寻找哪里出现了运算错误,抓准错误点,然后去改正,最后综合讲评,这样也可以确保练习效果。
2.4灵活恰当运用简便运算,提升运算效率
针对一些小学生在学习完一种简便计算方法后,容易产生过于依赖,思维受到限制和束缚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通过实际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纠错。简便计算虽然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但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题目,如果固执的滥用则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应该灵活恰当的运算,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加深学生对错误运用情况的警惕,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数学运算效率。例如,对于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小王手里有58元钱,买学习用品花了18元,买零食花了5元,问小王现在还剩下多少钱?”学生就会列出计算式58-18-5,之后将算式变化为58-(18+5),这样的简便计算方法运用显然就是不合理的,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促使在纠错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简便计算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出现简便计算错误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之后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方案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从而真正掌握和正确运用简便计算方法,促进数学计算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宋雨晴.优化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2):57-58.
[2]冯晓红.小学生简便运算错因剖析与矫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4-45.
[3]郭美艳.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8):63.
[4]魏美花.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