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燕
四川天府新区煎茶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及不断展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教学重点转向教学趣味性。作为现如今教学体制中被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趣味教学”的理念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谋而合。将趣味性与实际教学场景相互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通过吸引小学生全身心投入而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就小学识字教学的现实场景进行简单的论述,进一步地就趣味性教学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从而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趣味识字;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引言:语文是一门解放人类思想的学科,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想象,组词造句中的长短句更是人们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作为影响小学生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梦想落地的途径。因此将趣味性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场景既是学生的希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场景中,“趣味识字”以汉字自有属性为基础,通过具体生动的情景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帮助他们学会学文识字,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基于以上 现实背景,本文重点探讨“趣味性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化价值发挥,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以及趣味识字教学的优势
1.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规范文件时明确提出:小学生应当拥有近3500字的掌握量,相对较低年级的幼儿也应当掌握1600至1800个的汉字,因此小学生仍然具有较大的学习负担。受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知识传输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并没有深刻掌握到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仅仅是单纯的熟背熟记字。教师们紧紧是口头一味要求学生识字,而没有起到引导教学的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打击的现象非常普遍。以上实际教学场景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水平,进一步地,小学生更高要求的写作阅读学习就很难深入开展,使得小学生思维模式难以培养与发挥。
1.2趣味识字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反复的背诵记忆与抄写,这种学习方法并没有考虑到低龄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的心理发展特点导致其对于枯燥的教学容易感到不耐烦,进而降低了学生识字学习的实际效果。通过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能够诱发人深思的趣味问答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汉语学习积极性。此外,寓教于乐这一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识字学习的热情及效率。
2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营造良好的识字教学气氛
兴趣能够有效帮助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作为人类对于世界的正向认知,兴趣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去积极发现新的知识领域,并且收获更高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对于识字学习没有热情,那么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很高。
现如今的教学现状下,学生识字学习的效果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具体说来就是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心理发展特征等客观基础,积极尝试并且采用相关具体措施来提高学习中的趣味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2精心设计识字过程的趣味性
“趣味识字”这一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融入日常的教学场景当中,通过一些趣味性较高的学习方法来解放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传统相对枯燥的识字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首先,将汉字与历史形象相结合。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将识字造句学习与汉字文化传播和继承相融合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鱼、象、马、雨、月等象形文字时,就可以利用事物图形直接进行解读,“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马”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条腿的马;“月”是一弯月亮的形状,将汉字与历史将结合,这些复杂的文字就变得生动有趣多了。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视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将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传达给学生,神秘且复杂的文字在学生的眼中就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了,既简化了思维,又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最后,儿歌识字。如果说多媒体是从学生的视觉上增加有趣性,那么儿歌就是在学生的听觉上给学生新鲜感的。儿歌是每个小学生从小接触的,其轻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语句都是小学生一旦学会就难以忘怀的。
2.3结合生活实践,开展趣味识字教学
有人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这句话很有道理,学习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应当遵循“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原则。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资源,教师要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建立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例如:“看”字下边的“目”经常被学生记作“日”,就可以引导学生是用眼睛看东西,“目”即眼睛,这样与实际联系就方便学生记忆了,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效率就高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举办一些实践活动,采取模拟,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如:动物运动会,我当小导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各种信息,拥有善于识字的能力。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教师只有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才能将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不难发现,汉字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对中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对于 整个国民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比较枯燥的学习过程,趣味识字教学法则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与热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尝试并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张会芳.新课程理念下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000(022):P.106-106.
[2]郭甜.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教育:00042-00042.
[3]吴东美.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7,000(043):58.
[4]刘瑞霞.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周刊,2019,000(038):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