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校 15000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字词量在逐渐的增多,所以要加强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这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识字是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在小学打好学习的基础,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从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结合新课改以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改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代教育要求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识字,只有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低年级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培养的力度,让学生能认识更多的字,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跟得上。
一、新课改之前的语文低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识字的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之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现状来看,发现部分教师缺失识字的教学目标,对于识字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认为学生只要能认识基本的汉字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会认一些基本的汉字,但是对于汉字的读音和使用掌握的不是很熟练,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甚至不能流利的使用语言对话,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语文教师缺失十米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
(二)识字教学只注重识字环节
结合新课改之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现状来看,发现小部分语文教师过于注重识字环节,一味的要求学生认识汉字而忽略了识字后的应用,忽略了语文识字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识字,还要求学生能写字,根据汉字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汉字,最后学生能利用单个的汉字组成完整的语句,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达到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新课改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有清晰的识字教学目标
针对语文教师缺失识字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清晰的识字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最好是在拼音教学之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也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读音,教师要对识字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除了让学生认识教材上出现的汉字,还要让学生对课外的汉字也要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例如,统编版的小学课本一年级课本中上册和下册中,课本的第一部分都有识字环节,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这种课文中汉字会比较多,并且都是简单的汉字,所以要先将识字部分的每一个汉字让学生都认识,这样才能进一步学习课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课文学习。
(二)识字环节和其他教学环节要分开
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只注重识字环节的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于识字环节和其他教学环节要分开,先让学生认识大量的汉字,在让学生进行写字,根据汉字的正确读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在这个环节中,能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阅读也能得心应手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识字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后续的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统编版的小学课本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环节,汉语拼音是在识字部分的后面,在《对韵歌》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学完这些简单的汉字歌以后,就要学习拼音,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先进行识字教学,再进行拼音环节,可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涉及一些简单汉字的拼音。
(三)根据汉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僻字,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给汉字进行分类,根据汉字难易程度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不仅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强烈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简单的汉字放在一起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浅入深,逐步奠定词汇量的基础,从而增加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例如,统编版的小学课本二年级的课文《找春天》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两篇课文中,有很多的汉字,是两篇完整的课文,汉字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汉字的难易程度进行集中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迅速掌握课文,也能让学生尽快认识更多的汉字,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三、结论
新课改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将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识字是开启学习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对于这一阶段要谨慎,这样才能将识字教学的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2019(23):37+36.[2]张晨.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菉溪小学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