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廷光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板八小学 53803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在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点,通过对其内涵及意义的分析,深度探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高年级;运用策略
前言:不同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局面;其在结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诸如一定的问题情景、生活实际、表演式环节等教学情境,为课堂注入多彩元素,让课堂氛围更为有趣。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应如何合理开展情境教学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形象的、具有丰富感情的场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当前,情境教学法在各个学科中已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坐在下面,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改变其以往被动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年龄因素及认知程度的限制,对于抽象的知识和事物,小学生往往不能透彻理解。而此时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推动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自主探究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法依赖于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储备,通过有效的创建一个特定的教学情景,能够高效的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引发学生的积极联想思考。在正式进行情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设定情景教学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结合高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问题情境的创建之下,携带问题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相对于无问题式的情景设定,问题情境更加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运用掌握的相对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重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长歌行》学习中,教师在讲解诗歌内容之间,先提出人为什么学习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人生规划的雏形思考。然后通过诗歌内容的解读,提醒学生应该珍惜时间,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自己与悲伤。
(二)联系生活实际,营造真实情境
创建有效的生活情境也是提高高年级语文的重要条件,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创建生活类的教学情景时,教师在备课时候可以直接选材教材中提到的具体日常生活的事物,或者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简易的加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了解与体验,不断的形成、积累生活的经验,达到二级加工升华的目的。以高年级课文《腊八粥》为例,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得知,腊八粥的制作既关系到传统美食的制作,同时腊八粥也赋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腊八粥这个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通过对食材的选取与价格入手,营造学生感兴趣的接近与日常生活的情景设定,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
(三)表演式的情境,学生走入文本
为了增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情景教学的也可以采用表演式的设定方法。学生在充分预习了课文之后,在教师的表演安排表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相对真实的还原一段生活场景,把社会原型或者基本的元素在脑海中进行重现,帮助学生增加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角色式的扮演,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增加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让课本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值得一提的是,表演式的情景教学非常依赖学生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基础的富有感情的阅读能力,不怯场的表现欲以及表演能力,这都与教师提前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并进行有目的性的预热练习,协助情景教学的正常进行。否则,没有准备的表演式的情境练习只会把课程进行流于表面,最后造成形式主义的结果。
(四)实践教学情境,提高综合能力
对于元素丰富、且课程相对复杂的课程,情景教学对于教学情景的设置要求更高,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综合能力的运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性教学情景最核心的目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使用教学道具,且教学的道具的使用紧贴语文课文的基础线索,为课文的中心思想积极服务。学生既需要对课程有初步的精准的解读,对于社会知识有基础的掌握,同时也需要学生实际操作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的掌握。
结语: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运用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同时,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创设表演式情境和实践教学情境。通过这些巧设情境的方法,进一步激活课堂,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
[2]史秀兰.创设情境教“活”语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
[3]周兴超.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