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艳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教研室 441315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新事物的关键阶段,因此,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践行正确的行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小学语文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应当紧扣德育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德育元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出现的问题
(1)德育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终目标是让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并且能够在生活中践行良好的德育品质,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同时能够完善自身的人格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将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因此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不高,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端正学生的行为。
(2)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提出以来明确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体验,以此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这也导致德育实效性不高,同时,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对教师渗透德育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一些学生甚至喜欢和教师作对,学生产生出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学起到了反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德育元素
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明确教材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融入德育元素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基于自身认知,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下,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建立良好的德育品质,也能够践行德育行为。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如何小壁虎没有尾巴之后怎么办,会给小壁虎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通过这样的探究,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延伸,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德育,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学,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德育教学的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德育品质,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德育品质践行于生活之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教师要做好学生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深入观察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元素,避免生活化情境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教师渗透德育内容,并将之践行于生活之中。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教师在本节课程中为学生讲述了雷锋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的种子。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的雷锋精神内涵,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假如你的同学手中的铅笔坏了,你愿意把自己的铅笔借给他用吗?以这种浅显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这也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通过学习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时时刻刻帮助他人。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体现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安排时,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渗透,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喜欢以具体实践的方式认知新的学习内容,基于这样的身心特征,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可以以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既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也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效果。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程《小马过河》为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教学渗透了不畏艰险、敢于尝试的德育品质。借此,教师设计了“帮小马过河”的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帮助小马过河,以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尝试,同时开拓自身的思维,这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德育渗透。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并且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德育品质,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学生也能自觉践行德育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使得与品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建文.效益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教育科学,2018(08):193.
[2]刘玉喜.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0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