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晓娅
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 400037
摘要:在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科技以及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程度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对于人才的素养就有了新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来说,如何促进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关键,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只有结合着社会的热点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出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才能不断的提高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健康思想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语文教学;教学探究与实践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其技能提升,实现学生德技共同发展。在学校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利用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能够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帮助学生正确的辨别是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的能力,通过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引导着学生能够一个积极健康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因此,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职业教育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重点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教学中面临的阻力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工作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过去,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工作中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一直不受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想要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就需要重视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改革,但部分管理者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无法对学生形成帮助作用,也没能合理的应用课程思政理念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影响着思政课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在针对我国职业院校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秉持着功利学习态度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往往是出于考证的需要以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来决定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付出,学生对于考试通过率的追求是其参与语文学习的最大动力。然而在思想逐渐变得多元化的今天,语言教学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作为一项工具,其还具有了一定的人文属性,然而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属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较为忽视。这就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仅仅建立在单向的输出上,中国文化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更多呈现片段化,缺乏系统的体现。并且单向的语文文化输入,也导致在语文教学中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出现严重的不对等的情况,不利于在语文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职业院校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政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缔造者,其秉持着怎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因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并将这一思想和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融合,以现行的语文教学指南为标准,结合教育领域对教师提出的四大标准,不断改革自身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政治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职业院校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的修养,促进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做好示范和榜样作用,继而引导学生向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成长。
(二)利用传统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职业院校语文课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教学的主要渠道,教师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文化教学质量,因此首先要提升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教师对当前学生思政教学质量的认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主动做好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工作。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意义在于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而这两点在教学上如果过于刻板和书面化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继而降低对思政课程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相关典故,或者以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为主题开设知识竞赛,通过教师主动在语文教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主动探索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通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来提升传统文化的教学趣味性,并且加强对思政教学的监督促使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策略,以此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质量。
(三)借助互联网手段拓展语文思政教育内容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教学带来了重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学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科技发展给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思政内容带来的创新思路。在前期的教学规划中做到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探索,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辅助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贯彻。互联网时代下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资源的海量增长,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实时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对现有教材的学习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一些语言教学素材,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中英文对照译本,或者对于中华文化的英译版本,以及一些英文媒体对中国的时事报道,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教材中,在锻炼学生对语文应用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认同感。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课程,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加强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感,帮助学生辨别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坚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念上的立场。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课外语文,2020(30):88-89.
[2] 齐晓琪.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探索——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03):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