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
拜泉县新生乡中心学校 1647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统一,是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素质教育改革之下,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较为简单,一般都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设计,此种教学的方式着重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塑造。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的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人文素养的定位清晰是首要的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科特点,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展开研究探讨,并且要探讨怎么去培养人文素养,以促使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能够得到稳步地发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具体是指人经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之后所得到的的某种技能与技巧,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些技巧,形成生活所需要的素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从上述的一席话,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素养的作用以及意义,战士没有素养,国家就不能对他委以重任,那么对于语文学习也适合一样,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其中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具体来说包括语言文字、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人文情怀等。而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则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培育的主要含义的意思是,学生必须拥有的,且能够匹配自身未来发展和社会未来发展的的品质和举足轻重的能力。探讨研究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是面对树人的必备方式,同样也是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人文素养与人的结构联系而言,一般人的外层囊括的是知识,人的中层包括的是人的能力,人的的素养包括在人的内层。换句话而言,素养和人的关系最为紧密的。知识和能力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是意味着人的认识范畴,但素养会进入一个人的最内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一)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
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雷锋画像,具体将学生划分为小组,然后让同学们对这篇课文进行感想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将阅读文章之后的感悟讲给小组的同学听。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读的形式,充分领悟到文章当中雷锋的高尚品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生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主观能动性是孩子参与并融入课堂活动前提条件,是一种主观想要学习的心理状态。老师需要借助多元化的途径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情感熏陶,迁移人文素养
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素养知识,情感熏陶,迁移人文素养,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静夜思》这一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充分感受古诗词之中的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感受古诗当中的美好意境,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录音,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和朗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能够对语文课程的目标首先进行明确,学生就能够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品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而语文教学需要借助工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语文的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进行讲授的,或者是上述的结合体,但是无论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是必须由语言入手,通过对语言以及基本框架结构进行了解。就能够知道本篇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从而通过课文中的人物的对白与事物的发展来深入分析语文的文本,鉴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语文缺少一定的人文色彩,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性,这是因为人文性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之中。而在人文素养的概念的提出之后,学校以及社会都在普遍的强调人文素养以及理念的培育,从这一点上而言,人文精神是当前人文素养以及理念培育的重要目标,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情真意切,就能够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就能够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的挖掘就能代表着学生需要接受相关课程与技能的训练,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言技巧的应用能力。
(四)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语文作文比赛或者讲故事大赛等,具体比如一朵花的鲜艳,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了,就需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助文字性的表达,对花的形态,颜色进行描述,因为这一朵花不仅仅作为一种植物出现的,在文学作品之中,这朵花包含着许多的象征含义,是具有人格的花,并非是一般的植物。因此在作者对于这朵花进行描述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我们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还需要确定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够会借助语言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们展现,据此,当前开展主题活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人文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个人而言,语文素养是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融入社会,在社会中不断前行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就是说“学生在通过后天的训练与学习之后,所能够具备的,并且能够将这种素养贯穿于自己的平时生活与未来发展之中。”在这里,人文素养突出强调对于学生的品格的塑造,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身不具有的知识与技巧。
参考文献:
[1]文静,韦冬余.试论人文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的分析.教学研究, 2018 (06):第80-81页.
[2]许红琴.聚焦延展转变——浅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12):第47-51页.
[3]浅谈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王勇,科李咨询《科技·管理),2017(08).